匠心匠意展未来 ,利国利民同发展
——访上海讯茂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薛瑞清
纵观桥架历史,电缆桥架在我国发展迅速,在短短40年里,我国的电缆桥架整体行业水平已趋于稳定,但同时电缆桥架行业中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上海迅茂实业有限公司在董事长薛瑞清的带领下,独树一帜,将绿色环保和产品性能结合在一起,在方便使用的同时,时刻不忘绿色时代主题,成功研究出合金塑料电缆桥架。该研究成果在2012年大连国际专利交易会上获得金奖,在2013年11月的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荣获金奖,同年,在法国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获得银奖。时至今日,薛瑞清合计共有六十多项发明专利,有力地推动了国内区域经济的发展,让世人再一次见证中国创新的力量。
创新研究,利国利民
我们无法想象一个人到底有多么坚定的信念,可以从一而终几十年不曾改变,但我想他一定是一个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人。薛瑞清作为一名高级工程师和专业技术专家,成功研究出足以颠覆整个行业的合金塑料电缆桥架,尽管功成名就,他却从未停下脚步,满身名人风骨犹存,将工匠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电缆桥架是我国的基础行业,它是发电厂到用户之间电缆输送的一个保护装置。随着我国电网建设步伐的加快和特高压工程的相继投入建设,该产业迎来了巨大的市场前景。薛瑞清介绍,在桥架安装方面,常规产品的原材料主要以铁皮为主,存在重量重、易生锈且安装操作繁琐等很多短板,特别是在腐蚀性气候环境下,容易生锈腐烂,常常三到四年就要更换一次,费时费力,安全问题也是潜在的隐患。
“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薛瑞清认为一个企业要想长久发展,必须要以产品的不断迭代创新来引领市场。2008年,一名外国客户要在中国建立一个环保绿色为主题的产品,他们对于防腐要求都是最高级的,薛瑞清便想如果在电缆桥架之中也使用防腐技术,那将很大程度地改善和提高我国的电缆桥架。经过多次研究,薛瑞清发现合金塑料既环保又防腐,完全符合要求,于是他便着手将这一技术充分运用到电缆桥架之中。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数百次的实验尝试,一种新型合金塑料电缆桥架应运而生。薛瑞清对该产品在制备工艺、配方工艺、产品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改良,他自豪地说:“在制备上,团队应用三螺杆挤出制备工艺,改进了挤出机的制备工艺;在产品结构上,采用工字型加强结构和双卡槽链接的方式;在配方上,合金塑料电缆桥架采用高新的高分子材料PVC与ABS聚苯撑氧等有机材料共同混合而成,针对ABS耐候性差的特点,添加了一定量的PVC,使得该产品的耐候性能与稳定性相比于ABS有了大幅度提高。”
跟随“一带一路”的建设步伐,薛瑞清带领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他将合金塑料电缆桥架扩展至各行各业的专业领域。自2008年开始研发以来,前后已经经历了15年的研发周期和开拓市场周期,薛瑞清不忘初心,精益求精,带领公司创新发展,不断壮大,始终致力于以创新驱动生产,加大对电缆桥架同类型产品的科研力度,为电缆桥架行业持续发展添砖加瓦。“我认为科技创新才能使公司发展壮大,同样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实力也是经济实力的体现。企业强盛可以造就国家强盛,如果中国各行各业的科技企业已经领先世界各国,那么中国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国。”薛瑞清说道。
匠心匠意,展望未来
何为工匠?是十年磨一剑的执着,是一心一意做事的专注,是宝剑锋从磨砺出的精益求精,是做事踏实的一丝不苟,是沉心打磨的追求卓越,这就是工匠精神。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薛瑞清表示,企业要想发展成为百年民族企业,必须要依靠客户的信赖和过硬的品质,而这正是他坚守工匠精神的意义。因此,回顾让客户接受新型产品的过程,薛瑞清认为这是推陈出新时必然会进行的阶段,是充满希望和满足的。所以在客户有疑问、有顾虑的时候,薛瑞清依靠耐心地讲解和优质的产品质量赢得了客户的支持。薛瑞清认为,一个企业做一款产品,不仅要对得起客户,还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只有这样客户才能认可你,才会长期使用你的产品,这就是相得益彰。“我们的经营理念就是集中目标精力为客户所想,尽量做到让客户无可挑剔的一种境界,以诚为本。”薛瑞清说道:“所以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您不用我的产品是您的错,您用了我的产品您再不用我是我的错。”目前,与薛瑞清团队合作的项目有珠海第一高楼——天朗海峰、深圳大运会、江西九江大桥、海南航天卫星发射中心、上海市电缆隧道等工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工程是上海的,上海市地下电缆隧道工程全部采用的是我们团队的产品,我们公司已经成为上海电力公司指定生产单位。”据他介绍,今后,上海市地面电缆改建工程也将全面使用该产品,这将为改变上海市的城市面貌,为上海市的工程建设带来巨大的综合效益。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创业之路虽千难万险,但薛瑞清始终怀抱一颗赤子之心,带着为世界强国而努力奋斗的理念,为国家拼搏的精神,经过多年打拼,上海迅茂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20年12月8日正式在上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薛瑞清坦言:“我计划在三年之内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融资,走一条资本与实体经济快步发展的道路,将产品遍布全球,用品质铺出品牌的康庄大道。”他相信,未来中国制造一定会变成中国创造,让世界来欣赏、来了解中国创造的魅力。
十数年的光阴里,薛瑞清与匠心合二为一,将工匠精神赋予整个公司,赋予每一位员工,每一款产品。他说:“工匠精神不仅仅是企业在科技领域的不断创新,同时它还包含着一个职业道德的内涵。”“在做各行业产品的同时,不仅要把产品做好,同时也要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利益,能够让国家发展壮大的理念融入到各行各业的每位企业家身上,每个科技工作者身上。这样的工匠精神才能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
坚守本心,踽踽前行
鲁迅先生曾说:“既然像螃蟹这样的东西,人们都很爱吃,那么蜘蛛也一定有人吃过,只不过后来知道不好吃才不吃了,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是个勇士。”薛瑞清作为在合金塑料电缆桥架“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要面对的困难必定是巨大的。
回忆往昔,薛瑞清无限感慨:“创业难,创新更难,但是想要保护好专利却是难于上青天。”由于国家对这一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这就导致国内有一个现象,那就是当一个新产品流入市场之后,就会有无数的仿冒产品涌入市场,它不是独享的,而是会有大量的企业去模仿、研发、分享你的成果,这样的发展有利有弊。利在于能够快速为国家、为我们的经济做出很大的贡献,而弊在于它对创新型企业在开发市场过程中有很大的被动和弊端,甚至丢失原本属于自己东西,薛瑞清便曾因此栽了个大跟头。
2010年,薛瑞清去市场专利维权,被告知他的专利证书无效。究其原因,才知道原来是当时的一个仿冒公司通过特殊手段收买了一些知识产权的相关人员,把他们的专利说成没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三性。就这样,到手的证书就变成了废纸,昔日一起谈天说地、废寝忘食的合作伙伴成了日后兵不见刃的竞争对手,他的团队分崩离析。更为糟糕的是,一家仿冒公司趁机落井下石,收买当地政府,雇佣黑社会去公司公然威胁他,这对于当时的他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薛瑞清被迫走上了维权之路。“其实我是心酸多于害怕的,专利就好像我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我却没有保护好他。”薛瑞清遗憾且坚定地说道:“但是我始终没有选择逃避,因为我的身后有产品专利、有员工、有公司、有国家,我不能退。”2020年,薛瑞清选择再次维权,国家知识产权局却说之前的专利已经无效了,后面再申请的专利也是不规范的,专利的稳定性和规范性有待质疑。直至现在,他为了保护自己的专利,还在北京知识产权局最高法院立案复审,长达十几年的拉锯战并没有削弱他一丝信念,他始终坚定如一。
薛瑞清表示,尽管如此坎坷波折,但并不影响公司继续创新发展,也并未让他有一丝退却的念头,只要能让国家的发展有一个崭新的台阶,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一个国家经济的做大做强,必然要持续不断地创新来加以加持,所以他满腔热血,赤诚以待,怀着一片拳拳爱国之心和对未来的期冀,相信今后国家对创新型企业会有更好的有利政策给予支持。他也呼吁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建国事业,向为国做出贡献的军人、科学家、工程师、发明家等国家中坚力量学习,学习他们身上遇到任何困难,再苦再累也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的精神。如此,国家才会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赋予了人们更多的机会,也让更多的人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并成就自己的事业。但薛瑞清的成功,是他跌宕起伏、专注经营了十几年,最终才经受住风雨的洗礼,振翅高飞。他希望让社会创业者明白,褪尽铅华,真正难得的是对诚意的用心和梦想的执着;披星戴月,真正珍贵的是对产品的匠心和不变的信仰。脚步匆匆,薛瑞清从未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