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传承非遗之初心 ,启华夏文明之华章
——访遂宁绣苑刺绣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海彦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多彩的非遗文化带我们进入充满魅力的世界。非遗文化的血脉于茫茫长史中簇起火光,它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蕴含着中华民族长久以来深厚的历史情感。其中,刺绣就是非遗文化的一种,它是蚕丝与技法的结合,是非遗文化中美的迸发。刺绣所包含的丰富历史意义与文化内涵,更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提供养料,它还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个体的生命与国家和民族的生命融汇在一起。
非遗文化如香茗,只需浅尝,便有无穷之韵味。千千万万个传承者拼搏汇聚起国家奔腾向前的历史潮流,构成一个民族的非遗精神丰碑。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的黄海彦就是其中一员,她不仅是蜀绣观音绣非遗传承人、妙善品牌创始人,还是全国三八红旗手。这一方观音绣,织就了悠悠岁月,镶嵌了多少年华。黄海彦始终以“弘扬民俗文化、传承民间艺术、发展地方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矢志带动遂宁当地农村妇女居家灵活就业,解决其生计和拥有一技之长,将妙善观音绣发展成为遂宁重要的城市文化名片,将遂宁民俗文化不断创新和传承,同时也让文化和商业相互碰撞、相互融合。
梦想生根发芽 文化传承不息
日升月落,春秋更迭。中华文化如窖藏老酒,被时光层层堆叠,历久弥香。一根银针轻轻地划过指尖,像清泉,似微风,时有阳光不经意的照在上面。一针一线所绣的,既是博大古国文化的凝聚升华,亦是自豪沸腾的独属于民族的热血。
黄海彦凭借着自己的热爱和传承非遗文化的决心,以及看到世间疾苦的慈悲胸怀将观音绣不断弘扬。她的观音绣作品“龙凤呈祥”上神舟九号飞船遨游太空,作品《美——诗琳通公主绣像》被泰国王室收藏。而黄海彦之所以能做到如此成绩,是因为这样的梦想早已生根发芽。黄海彦从小便喜欢刺绣,而真正接触是在大学毕业后。正是因为大学对很多企业家的崇拜之意,这样的创业梦似乎有了依据也有了目标,加上自己对刺绣的热爱,黄海彦决心一定要做女红。黄海彦在成都也有有利的环境,蜀绣便是最开始所接触到的,在成都更方便欣赏绣品的实物。每每看到,每每都能被打动。
绣针流金,岁月涟漪,光影交错间黄海彦便做好了以此为业的准备,她大学毕业进入国企学习,为以后走自己的路做铺垫。而后便回到家乡遂宁,由于遂宁在成都周边,在刺绣方面也有一定的基础,就这样,大学的种子不止生根发芽,更是开出了花。2006年黄海彦看到留守学生的报道,再结合自己想做的事业,她便想在成就别人的同时也能成就自己。因为四川已经有蜀绣的技艺,但是熊猫等形象又太过多,如果想要做出成绩就不能与这些太过相近,更需要有自己的特色。所以她就利用蜀绣,结合以前老一辈绣的虎头帽、莲花枕等民俗文化比较浓郁的物品,才逐渐形成了观音绣这个绣种。黄海彦将公司取名为妙善,是因为被留守儿童触动。她想让留守儿童的妈妈回家,不用再跟随自己的丈夫外出务工,真正能让爱回家,能让妈妈像菩萨一样关照自己孩子的成长。“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是她坚定不移的信念成就了自己。妙善观音绣系蜀绣的一支,在遂宁具有悠久的历史。数年来,企业结合遂宁民俗文化不断挖掘整理,使观音绣成为了遂宁独有的一张文化名片。妙善观音绣是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的完美结合,凭借其“织文锦绣,穷工技巧”,观音绣于2006年至今多次获得国、省、市等各项殊荣。
民族的文化像一条脐带,联系着民族与人民,滋养着新一代人的思想。在中华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有无数人为传承传统文化、弘扬非遗文化,让先辈们的智慧流传下来而努力。黄海彦坚持不懈,积极向上的斗志与留守儿童的艰难处境以及他们母亲的困难生活相互映照,横生出一种让人热泪盈眶的力量感。他们用针针线线,交织镶嵌出对祖国和文化的热爱。
让非遗之美重回百姓家
诚然,时代的车轮辗转前进,民众的审美早已不同于往日,但在时代的发展中,仍需非遗注入那一股活力之泉。非遗文化的绣品绝不只是一幅美丽的画,它是有感情,有生命的,一针一线都带着独特的韵味,有丰富的情感,它是属于浩浩汤汤的文化长河中的,是流动着前进的。在时代潮流之下,传统文化产业如果不能被赋予时代意义和时代形式传承,是很容易被人们忘却以至于埋藏在历史长河中的。
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相互碰撞下,文化缺失的现象日益严重。所以,坚守文化之初心,弘扬传统之精粹,创新传承之路径,才是创业者该有的姿态。遂宁绣苑刺绣文化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刺绣非遗技艺为载体进行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文创企业。公司一直将“妙之艺术、善之文化、美之传承”作为品牌目标,将“弘扬民俗文化、传承民间艺术、发展地方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企业宗旨。
企业也成立了专门的培训学校,真正走进乡镇社区帮扶到更多人。随着乡村振兴,黄海彦也想把艺术工坊开到乡村里去,让更多母亲实现在家里就可以赚钱。但这些理想状态都离不开市场化,所以前期十五年,市场上的单品主要是观音绣这种区别于蜀绣的绣种,通过刺绣载体传播善与爱,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并不断带领由母亲构成的团队,一针一线做出来的小物件都承载着母亲的慈悲和爱。
非遗承载的文化在今天得以更好的传承与涵养,既要借助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也要贴近人们现在的生活。企业从2006年至今已开发出“母亲的艺术·妙善系列”上百种产品,函盖藏品、礼品、生活艺术品等,一笔一针一线都围绕善与爱的文化元素形成特色产业,不断创新并多元化发展。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走专业化、品牌化、产业化的道路,坚持把企业利益与农户增收、高校毕业生、待业妇女、残疾同胞的就业捆绑在一起,在传播民俗文化的同时解决社会就业,为我省女性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不断努力。把遂宁善爱文化通过“看得见”产品文化、“听得见”绣娘小调声音文化、“行得远”的传承教学文化形成了产业布局,以针代笔、以线作墨围绕大爱文化形成特色产业,不断创新将妙善观音绣非遗技艺转换成社会生产力而走进现代生活。从尘封的历史中被不断发现的非遗奏响一曲又一曲爱国赤子乐章,让人们在泱泱华夏,寻见星光莹莹。
正因如此,我们才需要鲜活的血液,只有加入了创新的元素,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来主动吸收,将非遗文化不断传承下去。黄海彦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00后也都热爱刺绣,而公司也需要更多运营、技能型的人才。要让年轻人从小就接触,让他们知道这个赛道同样可以活出精彩人生。黄海彦之所以能按照自己心中所想,脚踏实地去追逐自己的梦想,是因为一直以“慈悲”作为团队必须时刻铭记的重点。不论是绣娘还是管理层,都要以此为做事的核心,以这样的心境传承这个技艺。当然也需时刻保持坚强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活下来。虽然刺绣只是一针一线,但其中承载的爱也能担当社会道义。黄海彦说道自己原来雷厉风行的性格也因不断沉下心来做好这门手艺而慢慢变缓,能够一直坚持是因为真正热爱,爱就是最大的力量。
非遗文化的传承,在于思辨。要学会破局,让其在活态中传承。尽管非遗传承面临传承人的生存之困,断层之苦,以及非遗项目的发展之难,保护之艰。但仍旧有传承人跳出固守的圈子,走出一条非遗传承的新路。“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仍有余温。”黄海彦结合地方文化不断挖掘整理,用看得见的“观音绣”系列产品,听得见的曲艺“绣娘说”,行得远的“母亲的艺术学院”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非遗文化产业化的发展,实现更多妇女姐妹居家灵活就业。以“非遗走进Z世代”项目,进入大学校园,对女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孵化,实现代继人才的培养,以文化创新创意的方式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重视美育熏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最终提高社会经济发展。
流水有痕,非遗不息。刺绣以细腻的手法来镌刻下一幅又一幅美丽的图案,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信念与希望。这是现代机械化所欠缺的,刺绣是一种只能由人手工来一点一点推敲,钻研出来的。而非遗文化的传承更应作为一个符号,一个可循方法的印记,切实可感地渗透在不仅仅是知识分子的大众百姓生活中。愿我们都能拣尽文化遗落的寒枝,歌尽非遗的灼灼桃花,让非遗之水长流,让非遗在我们心里生根发芽,莫让非遗文化做那无根的浮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