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星戴月向天地,天韵茶香传古今
——访云南天韵古茶坊茶叶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先国
有道是“味为甘露胜醍醐,服之顿如沉疴苏”,从发现茶叶到使用茶叶,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对于茶叶种植生产经验的不断积累使得我们在与茶的相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中国茶文化。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也毋庸置疑成为了茶叶的故乡。在这片茶叶的故土中,有这样一个地方,它位于祖国南疆,山清水秀,四季如春,四处布满了文明留下的痕迹。它便是彩云之南的云南。
云南的普洱名扬天下,正是在这样一个地方,生长着很多古老的普洱茶树,《滇海虞衡志》曾有记载“普茶名重天下,出普洱六大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慢撒。周八百里,人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於各处,可谓大钱矣”。
李先国是土生土长的云南人,出生在澜沧江畔百年制茶世家,长期以家庭手工作坊的方式种植加工普洱茶。自幼随父母种茶、采茶、制茶、喝茶,爱茶敬茶的家风滋养了他。茶,融入了他的生命,也塑造了他认真执着的品格。遵循本心,2006年他大学选择了云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经过多年系统科学的刻苦学习,大大提高了他茶学造诣,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把传统与科学制茶相融合,掌握了的普洱茶传统制作技艺,也坚定了投身普洱茶事业的信念。
传承先祖待茶精神,坚持“追溯本源,循遵古拙”为制茶理念,亲力亲为做好每一饼茶,十余年踏遍云南普洱茶核心产区350多个山头村寨寻找好茶,凭着十余年对茶叶的实践研究,以及在行业内技术革新实践累积的经验,经过辛勤耕耘,于2015年创立了天韵古茶品牌,一心致力于让更多爱茶人体会到云南原生态古树茶的独特韵味。
传承溯源 展商业鸿图
陆羽之《茶经》和唐《蛮书》里,找到对昌宁茶的记载:“茶,南方之嘉木,茶出银生城界诸山”……唐时,昌宁县全境属永昌节度地,现在发现大量野生古树茶的澜沧江流域,正好处在银生、永昌两节度地之间。据《昌宁县志》记载,云南昌宁茶叶栽培,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在今达丙区右文乡、漭水乡试种,其茶叶品质好,味道清香爽口,人称“碧云仙茶”,明清时期曾作为贡品送往朝廷。李先国正是出生于云南昌宁的一个百年制茶世家,他的祖祖辈辈都是从事与茶叶相关的工作。
李氏先祖李华在清乾隆年间(1738年)创办了茶手工作坊,以云南昌宁县的晒青毛茶做原料,用土法蒸压团茶(又叫谷茶),正是他开始制作普洱团茶;而默默无闻的昌宁,从此也成了团茶的诞生地。王昶在《滇行日录》中记载,乾隆三十三年十ニ月初三日,抵南甸,已接总督印任事。是晚,抚军以顺宁、普洱茶见饷。顺宁茶味薄而清,甘香溢齿,云南茶以此为最。普洱茶味沈刻,土人蒸以为团,可疗疾,非清供所宣。李氏先祖李华开始在昌宁使用普洱团茶的工艺来制作普洱茶。后来,在茶叶统购统销时代,私家茶庄一律废弛,李氏制茶工艺只能以家庭作坊的形式作为家技传承。传承溯源,李氏制茶工艺的第十代传承人李成祥,第十一代传承人李邦廷,第十二代传人李先国先生承载了百年做茶的辉煌,继承了先祖制茶之精髓,李氏做茶的复兴之路也是走得步步生辉。
从小浸润在茶叶的文化土壤当中,对于李先国来说,昌宁的风吹过,都带着茶叶的清香,带给了他无尽的思考。追寻着先人的脚步,不知什么时候,李先国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似乎又重了些,传承先人制茶的技艺,重现百年前的李氏辉煌,成为了他思考过后留下的答案。于是,即将迈入大学之际,李先国选择了云南农业大学茶叶科班,成为了一名专业研究茶叶的大学生。
2009年李先国大学毕业,这一年正值普洱茶行业的低迷期,但李先国还是义无反顾地投入了这个行业。只有他自己清楚地知道,他是怀着多么热忱的爱去追寻,去投入。对于先人的敬畏,对于传统的传承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叩响他内心的钟。
不啻微芒,造炬成阳。毕业后的这些年里,他十几年如一日地研究着普洱古树茶。终于,从基层开始做起,不断获取知识,积累经验,李先国先后获得了高级评茶师和高级制茶工程师的专业证书,十几年间他踏遍了云南普洱茶核心产区350多个山头村寨寻找好茶,凭借着家族的传承经验和对于古书古法的研究,最终总结出了传统的制茶工艺。2015年,李先国成立了云南天韵古茶坊茶叶有限公司,专业制作古树茶。秉承先祖制茶的工艺、弘扬李氏家族言传身教的做茶神色遗风、坚持“追溯本源,循遵古拙”为制茶理念,天韵古茶亲力亲为地做好每一饼茶,为广大爱茶人呈现出古茶树最原始、最美好、最纯粹的味道,天韵古茶必将使优质的普洱古树茶重新焕发出新风韵,历久弥香。
自天韵古茶品牌问世以来,便在各大赛事上频频夺奖。2017年,公司生产的毛茶在澜沧县的斗茶大会上获得金奖;2020年,天韵古茶的茶王树荣获“中茶杯”国际鼎承茶王赛特别金奖;同年,天韵古茶出品的大雪山古树茶在首届“5.21国际茶日”杯名优茶评比活动中荣获特别金奖。优质的产品也让天韵古茶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忠实客户。
十几年夜以继日的奋斗,李先国将生长千百年的普洱古茶树这份古老的味道完美呈现出来。在无数个为发扬普洱行业而奔波的瞬间,李先国完成了对这份古老的制茶技艺和制茶精神的传承;而在传承的过程中,在那一次一次与茶叶的接触中,李先国仿佛被带到了百年前,与先人完成了一场思想上的对话。
不蔓不枝守匠人之心
成为一名茶人并不难,但成为一名匠心独运的茶人却不简单。匠心的背后,是有一团炙热的火焰在永远地燃烧。李先国就是这样一个独具匠心的茶人。对于李先国而言,那团火,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在他与茶相伴的成长环境中,就注定了会被不断加以干柴,猛烈而持续地迸发着热量。
普洱名传天下,而在所有普洱产区中,云南普洱更是冠绝天下。身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云南人,品过的茶,先辈的故事,都为了他这一生播种下了追寻茶文化的种子。决心以弘扬普洱茶文化为己任的李先国,在确立了目标后,开始了一番殚精竭虑的探索。从西双版纳到临沧,从普洱茶区到勐海茶区、易武茶区,李先国的脚步丈量了云南的每一寸土地,踏遍了云南每一个古茶山。
大多数的古茶树都位于深山老林之中,有一些甚至需要骑着摩托车,穿过密密麻麻的森林,再步行许久才能寻得到。每到一处古茶树区,李先国都会亲自勘查记录当地的环境、气候、土壤和茶叶本身的状况,再根据不同的茶树制定不同的工艺,试制出标准样品之后用不同的工具泡制品尝,直到自己觉得没有问题了才会开始分享售卖。就是这样听起来繁琐而又无味的事情,李先国却坚持了十几年,期间没有一丝懈怠。要知道,十多年对于古茶树的探索,对于我们来说也许只是寥寥数笔的文字,但是对于李先国来说,这是真真实实的,被抚摸着留下了岁月痕迹的十几年,这其中的艰辛我们不言而喻。
但是他知道,他肩上承担着的,是传承普洱茶传统制茶技艺,发扬光大普洱茶文化的担子。正是这份对于传统的坚持,匠人般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拘泥于眼前的格局与眼界,才使得李先国在追求茶叶的道路上,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依旧能够坚守初心。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李先国对于茶叶的热爱与用心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了古树茶的存在,体会到了古树茶的魅力。制作茶叶的每一道工序,从考察、选地、采茶到制茶、设计、包装等的每一个环节李先国都要亲自把关。他会亲自教茶农们不同的茶树要如何培养,何时采摘,茶叶制作的每一步都必须是纯手工制作。经过传统技法纯手工制作的古树茶,与小树茶比起来,香气更加持久,高雅,品之如亲临大自然;它的味道也更加香甜,回甘强劲,入口香味饱满,口感棉柔;除此之外,古树茶非常耐泡,普通的小树茶一次仅能泡4~5泡,而古树茶可以泡20~30泡;因为采用的是传统的制茶工艺,天韵古茶的茶叶还具备越放越陈香的特点。
天韵古茶从2015年到今天,已经开发出多个优质的古茶产品系列,其中包括天韵号系列、冰岛葫芦系列、凤凰系列、名山臻品系列、单株系列、高杆系列等等 。其中,百年号级茶《天韵号易武古树圆茶》和民族普洱茶《葫芦谷》均被云南民族博物馆收藏,该馆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民族类博物馆、亚洲知名博物馆、云南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最权威集中收藏与展示场所、国家一级博物馆。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十多年对于匠心的坚守,李先国对于普洱茶叶的知识积累越来越丰富。2020年,李先国撰写了《论普洱茶品质形成的核心关键因素分析》论文,主要分析了影响普洱茶品质的因素,如普洱茶树的品种、树龄、茶树生态环境、制茶工艺、贮藏方法以及冲泡技艺等。在第十七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开幕式暨2021中国茶业品牌盛典的“国茶工匠·人物推选”上,天韵古茶品牌创始人李先国荣获“中国制茶能手”称号。
自我沉淀成古树之风
一盏清茶半浮生,茶叶沉浮,苦后回甘,通过茶叶更能体会到人生百态。在与茶叶相伴的这十几年里,李先国坦言,茶真正地改变了他的人生态度。云南的水土滋养了古茶树,让它们得以经过百来年的吸收潜滋暗长,香气饱满,回甘强劲;而在与古茶树相伴的这些年,李先国也从一个心浮气躁之人逐渐转变,越来越能够沉下心来积淀自己,在人生的长河边,缓慢却又踏实地行走,逐渐形成了“快即是慢,慢即是快”的人生态度。
谈及对年轻人的创业意见时,李先国建议即将毕业的各位有创业意愿的学子们不要太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大家应当对于要从事的行业进行深入的了解,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正确的评估,明白自己所擅长的,所热爱的,不去过度在乎眼前的利益而忘了生命的长度不在于眼前这几年,不断地去沉淀自己,锻炼心性,秉持匠心,才能在行业上走得更远。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回忆创办天韵古茶这一路上的曲折,李先国说,品牌刚创办的时候,由于人们对于普洱茶的品牌与历史的一知半解,大家并不能意识到古树茶的价值,那个时候对于刚是一颗初生幼苗的天韵古茶来说,无疑是艰难的。但是李先国始终相信,只要不忘初心,坚持纯手工打造每一款天韵古茶的茶叶,把目光投向更远的未来,天韵古茶一定会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与热爱。
李先国总是认真地打磨天韵古茶旗下的每一款茶叶,在他的手下,这些优质的普洱古树茶总是能重新焕发出新的风韵,历久而弥香。也正是带着这样一份传承的匠心,使得天韵古茶的客户回头率极高,让天韵古茶这颗幼苗得以在全体天韵人的坚持守护下,成长为了一颗茁壮的树木。
如今,天韵品牌的营业额已经从零到千万,展望未来,李先国说,“期望在未来的五年内,能够让天韵古茶的产值达到一个亿。”因为古树的价值高,现存量少,且生产过程十分精细,导致产量不高,要达到年产值一亿这个目标,就要以量为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断增加基地的开发。据李先国不停地考察发现,在一线著名的古树区附近存在着一些二三线的古树产区,它们品质很高,但是却因为没有知名度而被很多人遗忘,导致当地的茶农只能被迫离家谋生。如果将来能够开发这些产地,在增大产量的同时还能够带动当地农民的就业增收。二是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增加品牌旗舰店的门店数量,让李氏的制茶技艺焕发出新生机,也让天韵古茶这个品牌发扬光大。专心专业专注精心制好茶,以树立可以传承的百年老字号为目标,用心做好每一款茶为信念,既不急功近利,也不孤独前行。天韵人在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追根溯源,潜心研究,古法传承,创新现代制茶工艺,在普洱茶制茶技术上达到极致的高度,始终为“可以传承的百年老字号”这一终极目标而努力。
我们无法回到过去,但我们可以带着前人的精神创造出当下的故事;我们无法预见未来,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放眼于更遥远的未来。正如李先国所说,人生就是一场经营。要用自己的信念与规划,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相信在李先国的带领下,天韵古茶一定会引领一波新的业内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