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 访唐卡艺术家、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恩珠
2022-03-01 16:56

访唐卡艺术家、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恩珠

一点素心绘成十方神圣,半百浮生唱尽千载长歌

——访唐卡艺术家、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恩珠

 

在遥远而神秘的无垠藏地之上,流传着一门匠心独具的古老艺术,它于毫厘之间承载着民族信仰,在光影之隙参透神圣意蕴,由无言之际对话千年历史——这门艺术,名唤唐卡。

光影之隙参透着神圣意蕴。恩珠,四川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甘孜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唐卡(勉唐画派)代表性传承人,甘孜县利众唐卡文化艺术中心、四川攀德唐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甘孜县玛卓贡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创立者,曾凭借精妙绝伦的唐卡作品荣获深圳金凤凰工艺品创新设计大赛金奖、太阳神鸟杯金奖等多个奖项,乃当之无愧的唐卡艺术大师。他心怀万分敬仰,以一方画布绘成十方神圣,或物或景,或人或佛,或庄严或生动,一笔一触都好似吟咏着绵延不绝的文化思念。

流动的艺术,民族的信仰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是不可多得的艺术佳品,因此被誉为中华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青藏高原上的一朵鲜花”,极具观赏和艺术价值,其对于整个喜马拉雅艺术史乃至人类艺术史都有着重大意义。

唐卡以卷轴画为主,题材内容非常广泛,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有些唐卡以史实为依据,着重表现历史上重大的政治事件和活动,加之其不同于经文记述的视觉化特征,唐卡成为藏族历史研究的重要素材,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有些唐卡则以图画形式介绍藏文化与科技,如天文历算、藏医药学,具有世界性的科普价值。在众多的唐卡题材中,主要以宗教内容为主,具有如佛塑像等同的膜拜功能和净化功能,其起源兴衰与藏传佛教文化息息相关,服务于宗教生活,包括诸佛菩萨、罗汉等,而作为过去绝大多数藏民都不识字的藏区,唐卡以最形象和通俗的方式,实现了对民众的教化,时光流转,如今的西藏唐卡名扬海内外,享誉世界,收藏价值日益提高,带来精神动力的同时也贡献了经济增长。

“画好一幅唐卡不是件容易事,”提及绘画过程,恩珠如实说道,“你们看到的唐卡,哪怕只是学生的作品,也是花费了巨大精力和长期时间完成的。”传统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极为复杂、用料极其考究,必须按照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颜料采用天然矿植物原料,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佛的世界,经历九道工序,往往要花上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完成,具有浓郁的雪域风格。

唐卡在历史磋磨下辗转分为数个艺术流派,而恩珠便是其中勉唐画派的翘楚,造像法度精严,线条流畅,色调活泼,变化丰富。但无论是何流派、画何内容,唐卡都凝聚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寄托着他们对信仰无可比拟的情感和对雪域家乡的无限热爱。

青衿之志践致远,古老意蕴代代传

一个人的意志能够坚定到什么地步?或许就像恩珠大师传奇般的一生,是一路走来坚如磐石的唐卡艺术传承精神,是培育一代代文化传人的口传心授。

恩珠如实说道:无论是何流派、何内容,即便是贫寒家境也不能掩盖熠熠生辉的向阳之心,为他之后的正式学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0年5月6日,恩珠出生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泥柯乡,五六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拉扯着他和哥哥姐姐长大,生活极为拮据。幼时他常常看到叔叔作画,耳濡目染之下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份由衷的情感一经萌生即便再狭窄简陋的条件也无法阻挡,没有纸笔,他就用各种颜色的石头画画;没有老师,他就趁放牧的空隙自己琢磨钻研,大到牛羊、小至花草,都是他作画的对象。这份情感说不清道不明,冥冥之中,仿佛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来回牵扯着他,令他始终放不下对绘画的念头。他就像被沉重巨石压着的新绿幼苗,拼尽全力向上生长,顽强不息。

1989年,恩珠接触到并开始绘制唐卡,自那一刻起,他豁然开朗,这是他与唐卡一切因缘机会的开端。年纪稍长后,恩珠外出打工,一边靠绘画挣钱,一边继续学习绘画。1995年至2000年,恩珠在青海久治县阿诺寺等各大寺院画壁画,长期的实践积累下了丰富的经验,为他之后的正式学艺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恩珠对绘画的志向从不止于表层的画匠,而是更深层次的精神,这一点想法在他了解古老的勉唐画派后愈发强烈。一旦心中有了远方,脚下的万物都不再是阻挡,2003年,恩珠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丹巴饶丹的慧眼相看,拜入其门下进修深造勉唐画派唐卡艺术,历经七载仪轨学习,于2010年底得到了丹巴绕旦教授授予的“勉唐派优秀传承人”的荣誉称号,学得大成。

贫寒家境令他学艺之路多有坎坷,但也正是因为他亲身经历过这段艰辛困苦,才能更加深刻明白教育的力量。学成以后,恩珠将目光看向了那些与他一样家庭经济艰难、无法念书的孩子们,立志要帮助他们,学得一技之长,将未来迷茫的孩子们培养成对社会有着巨大价值的人,同时也延续唐卡艺术的文化内涵。为此,恩珠租房办学,招收学生,免费教授唐卡绘画。孩子们明白这是能改变他们原来碌碌无为的一生的大好机遇,学习认真而专注。那段时光简单而满足,清贫却自乐。除了绘画,每每夏日恩珠也会带着学生去寺庙挣生活费,从实践中吸取经验。功夫不负有心人,恩珠付出的心血在学生们身上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学生优异突出的成绩吸引了更多家庭愿意将孩子交与他学习。学生的激增对恩珠来说无疑是一个更重的责任,但他从来不推辞这份重责,甚至为了能够全身心的教学推拒了很多学校的合作邀请,推拒了在多数人看来更轻松更优渥的选择,甘愿以清贫换未来。有的人的初心是利益,或是为了获取捐款,或是为了上报项目,但恩珠自始至终坚守原地,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浮躁社会中,这份极为纯粹干净的初心实属难得。而这一光风霁月之气,同样也深刻感染着他的学生们。“在我看来,做人是第一要位,学习第二,有知识没道德是件很可怕的事情。”恩珠说。

多年来,在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愿望促使下,在妻子无条件地鼓励支持下,恩珠始终致力于创办旧勉唐派唐卡传承与发扬的“唐卡公益学校”,2010年12月6日在四川甘孜县利众唐卡文化艺术中心唐卡传承基地成立!2016年以利众唐卡文化艺术中心为基础,成立了四川攀德唐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一个继续专注深造和培养勉唐钦莫画派传承人和慈善的机构。以避免传承人才流失和保护画派的传承精髓为使命而特此搭建的可持续发展的就业专业平台。

在持续专注培养勉唐钦莫传承人的同时,也为广大感兴趣的公众和对唐卡收藏研究的专业人士,搭建一个唐卡艺术平台,响应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号召。为藏族传统文化精髓的保留做出贡献!

四川攀德唐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6年),甘孜县玛卓贡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7年),深圳市攀德唐卡文化有限公司(2021年),西藏拉萨唐卡园区(2022年),培养出了上百位优秀学生,他们接过老师的火炬,以此为业,继续传播唐卡文化,教育的力量由此彰显得淋漓尽致。“就像一颗带着希望的种子扎了根,一代传一代。”恩珠笑着说,满脸都是欣慰与成就感。

对于唐卡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恩珠有着属于他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文化的根要扎实,唐卡历史绵延千年,如今说的传统是古人代代相传、历经无数洗涤才总结下来的,其中蕴涵的艺术思维远高于物欲横流的现代。其中原因就是心态与环境的翻天覆地,从前澄明干净、专注静气,现在浑浊不堪、混乱不定,科技的提高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令唐卡绘画的原材料变得多样,却让艺术意识变得狭窄,刻意追求反而没有灵魂。恩珠坚信,艺术是绝对纯粹的,尤其是唐卡这样的中华优秀文化遗产,更不该失去它原有的韵味。也是缘此,他对教学也有着独特的方法,在用心了解并引导学生爱上绘画的同时严格管理,没有手机,并杜绝外界形形色色的诱惑,为学生们营造一个适合沉心进行艺术创作的环境,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谈及未来发展,恩珠表明,虽说唐卡已经渐渐进入年轻人的视野中,在国内外都广受欢迎,但真正懂行的人太少,不懂甚至装懂的人太多,市场秩序较为混乱,某些利益至上者会以次充好赚取金钱,工业商品与艺术珍品非同一档次,但随着享受艺术品的人越来越多,读懂艺术品的人也会逐渐增多,其中关键就是如何带动年轻人走进传统。如今国家大力号召支持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恩珠计划将自己及学生的作品带进非遗博物馆,用一幅幅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唐卡静静地为年轻人讲述着漫长的艺术记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奠定良性循环发展的艺术之路作铺垫。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恩珠的一生都与唐卡艺术紧密相连,点燃了一颗又一颗艺术之心,浇养了一朵又一朵传承之花,这份纯粹初心坚如磐石、丹青不渝,正如标题所说——一点素心,绘成十方神圣,半百浮生,唱尽千载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