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制度意义重大,就是为了让公民能够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而社保就是民众手中能够抵御各种风险的“保护伞”,是为了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而建立的保障措施。但现如今行唐县粮食局仍不重视这一保障制度,以至于给职工带来了多重难题。
石家庄市行唐县粮食局下属企业职工杨根成,因被单位断缴社保长达282个月,现如今到退休年龄,仍不能办理退休事宜。
2018年10月,杨根成到行唐县人社局查询个人保险,才发现从1994年6月入职行唐县粮食局下属企业参加工作直至2018年11月15日年满60周岁,单位一共只给自己缴纳了27个月的养老保险。为什么会断缴那么久?一个国家体制内的单位为什么不给员工按期缴纳?
杨根成找到时任领导,得到的答复却是“单位没钱,解决不了”。因此杨根成的儿子(转业军人)于2021年3月28日把粮食局时任领导的所作所为向有关部门进行了实名举报。
5月18日,杨根成父子得知这件事已经处理完毕,但他们对所谓的处理过程、答复意见毫不知情。“后来他们才知道是时任领导同其他工作人员冒充我本人签字并回复了相关部门称已结案办理完毕,这不是弄虚作假欺骗上级组织吗?”杨根成对时任领导的此种行为格外愤怒。之后杨根成的儿子向河北省纪委监委对时任领导不作为、弄虚作假等行为进行实名举报,至此,相关工作人员才于2021年9月16日被行唐县纪检委立案调查。
杨根成父子都没想到,新上任的粮食局局长张建文比起前任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当面跟杨根成虚构事实说县长已经同意办了,并签字摁手印承诺2021年12月31日前解决,实则是他空口承诺漠视群众利益。张建文还以要给杨根成解决问题、向上级申请资金为由,误导、欺骗他在未勾画内容的《息诉罢访承诺书》和两份空白的《送达回证》“信访人签字及意见”一栏上签字。因此,杨根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回复”了上级部门说事件已经解决。
杨根成及其儿子称:“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人给我们当面送达过答复意见书,我们也不知道答复意见书上的内容,更没有人给我们打电话沟通过此事,张建文等人是私自伪造了《送达回证》上其他空白栏的签字,还肆意勾画篡改了《息诉罢访承诺书》的内容。”
他们还注意到,2021年11月25日的《送达回证》上“送达人签字”一栏韩某某的名字被涂抹了,这个被涂抹的人名就是2021年5月18日《送达回证》中的名字,但是他已经被立案调查了,还怎么能签字呢?杨根成父子对此感到疑惑,这就直接证明了11月28日的这份《送达回证》就是伪造的。杨根成还专门找到粮食局其中一个送达签字人徐中杰当面对质,徐中杰称对此事并不知情,字不是他本人签的。
而且《行唐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杨广反映其父亲(粮食局)下属职工杨根成办理退休信访问题答复意见书》中提到,2004年社保局通知粮食局补缴员工养老保险对接部分,杨根成没有缴纳。但这是粮食局没有给职工按期缴纳保险的正当理由吗?
《劳动法》、《社会保险法》及《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是法律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设置的强制性条款。不管员工是不是自愿放弃社保单位都要缴纳,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必须要尽的义务。
况且据杨根成反映,在应补缴保险时,杨根成并没有收到相关通知。这到底应该是谁的责任?
此事已经拖延了三年之久,杨根成的退休事宜还是没有得到解决。行唐县粮食局为了掩盖其不给员工按期缴纳保险的行为蓄意伪造证明材料、弄虚作假欺骗上级部门和单位职工,难道行唐县信访局以及行唐县发展和改革局也不对其上报材料(问题是否解决)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吗?关于应送达的回复书不应该对当事人进行回访核实吗?这完全是不作为、不负责任的表现。
近些年,国家的老龄化愈发严重,养老保险就是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相关单位和其职能部门对此种涉及民生的保障体系也应落实到位,切实保障全体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彻查行唐县粮食局局长张建文的所作所为,为当事人彻底解决养老保险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