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 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顾绍培
2022-01-12 20:15

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顾绍培

紫砂清韵传风雅,玉壶冰心显匠魂

——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顾绍培

“青箬旧封题谷雨,紫砂新罐买宜兴。”宜兴作为中国的著名陶都,素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绿洲,竹的海洋”之称,这片热土不仅铸就了紫砂工艺优秀的传统,还培养了大量的著名匠师。顾绍培将紫砂事业融入到了自己的生命中,用一抔五色土塑造出典雅隽永、古韵淳厚的紫砂珍宝;以一颗紫砂心,雕琢出独一无二、别有韵味的艺术作品。顾绍培,中共党员,先后被评选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陶瓷协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紫砂研究院副院长、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委员。现为中国宜兴紫砂博物馆鉴定委员会委员,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副总工艺师。

拳拳赤诚紫砂情 ,呕心沥血修匠行

“五色土陶千年神韵,紫砂壶品百味人生。”紫砂壶作为一种制陶技艺源于北宋、盛于明清、繁荣于当代,在6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因其独特的材质,古朴典雅、气韵生动的造型,富有浓郁文化内涵的装饰以及雅趣逸韵的不凡品质,而蜚声海内外,为世人所推崇,被誉为陶中奇葩,国之瑰宝。顾绍培将这小小的紫砂壶融入自己的生命中,穷极一生传承紫砂文化,创新紫砂艺术,推动紫砂事业发展。

顾绍培,1945年生于江苏宜兴的制陶世家,从小就对紫砂产生了浓厚兴趣,同时也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徜徉在轻灵秀美、典雅隽永的紫砂世界中,顾绍培决意要将紫砂艺术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紫砂艺术需要天赋灵气,需要心手相一,需要文化涵养,更需有匠人精神。顾绍培为了学习好紫砂工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坚信做了一年茶壶,就是一年的功,做五年茶壶,就是五年的功,学习紫砂艺术没有捷径可走。冬去夏来、四季轮回,顾绍培日复一日地阅读大量紫砂的专业书籍,潜心琢磨着泥料采选、制泥、制作、成型、刻字、做画、入炉煅烧每一道工序,甚至曾经为了制作“扁方凤耳瓶”连续工作了26天,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病倒了输完液便继续伏案工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敏而好学、不怕吃苦的顾绍培经过多年的学习,终于集各派之精华,融艺术个性于一体,熟练地掌握多种类型紫砂成型技艺的要领,灵活地运用造型形式法则,探索创新之路,逐步形成自己的作品风格。顾绍培的作品承传统、师造化、出新意,渐有自成一派之势,深受各界人士的认可和赞誉,曾获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金杯奖、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华艺杯金奖、国家、省级工艺美术评比大奖等。

紫砂莹润如和玉 ,技艺交融铸匠心

  手持一件紫砂作品,摩挲上面的点点砂感,感受其中曲直多变的线条,那古朴之感由远至近,似能体会到紫砂艺人千锤万凿的捶打。紫砂艺术最精彩的就是那无与伦比、千姿百态、虚实结合的造型工艺,以及那简练古朴、形神飘逸的神态之美,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和强烈的感染力。

紫砂无釉彩,它的美全然表现在形、神、气、态四个方面。顾绍培掌握的紫砂造型技艺非常多元,能够制作各种类型、各种形态的紫砂产品,且体量可大可小、自然契合,形式结构可方可圆,形神兼备。从栽花揖景的深浅与大小不同的盆类,到品茶欣赏的茶壶和相关用器,再到陈设装饰的瓶、尊、壁挂等类制品,顾绍培可谓无所不通,无所不能,应规入矩,游刃有余。

顾绍培的紫砂技艺精湛全面,又勇于开拓创新,对紫砂作品的形态轮廓有着尤为独到的见解。在制作过程中,顾绍培始终秉持着大处统筹,小处适度的创作宗旨,严格把握,细心处理好造型整体和局部的尺寸关系以及线条的曲直变化。他创作的“百寿瓶”“十六竹大干筒”宏伟雄健、气魄宏伟、刚劲凝重;“顾氏八式小茶壶”“小段泥抽角四方盆”则小巧玲珑,小中见大、端庄挺秀。顾绍培的紫砂作品既富有实用价值,也兼顾美学韵味,他精心地处理好刻、塑、雕、琢、贴、绘、彩、绞、嵌、缕、堆每一道工序,使作品达到细腻典雅、静谧如斯的美学境界。他的“高风亮节壶”形态丰茂浑朴,仪态遒劲方折,平正端庄中蕴含着超逸之致,轻盈的线条在无形中勾画着协调婉转的比例,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壶体的体量美、形象美、线条美,巧思与拙趣相映,气势与神韵相生。

顾绍培的紫砂作品以其绝佳的实用功能和高度的艺术价值成为了人们赏玩、收藏的艺术珍品,他制作的“紫砂百寿瓶”获得工艺美术界的高度赞扬,并在1984年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顾氏八式小品圆壶”在西湖博览会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了金奖。“特大紫砂百寿瓶”被选入中南海紫光阁永久性收藏;“枕式凤耳紫砂瓶”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景舟雪华壶”收藏于北京福源茗茶世贸天阶店。

万般熙攘化清风 ,寸草丹心守匠魂

顾绍培常说:“‘技’与‘艺’如水乳交融,没有熟练而精湛的工艺技术,艺术创造是无法实现的;没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其作品只能是平庸乏味的”。因此,顾绍培的紫砂作品皆是心源思虑的结晶,是从生活中滋发而出的妙悟,是他人格与性情的自语,融会着他炉火纯青、巧夺天工般的技艺,充斥着荒寒淡泊、博厚大度的情怀,放射着潇洒、豪爽、孤寂、清逸的个性风采。

在顾绍培看来,坚持继承和发扬紫砂文化的优秀传统,是紫砂从业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顾绍培师古而不泥于古,总是以开放的艺术胸襟探索紫砂艺术的创新之道。一方面他在汲取传统艺术精髓的同时积极转化创造思维,对紫砂技艺进行着多方创新;另一方面他重视对紫砂艺术理论进行新的诠释,他对“供春”进行的新解读,写下了《颂先贤壶圣时大彬的创新精神》《紫砂盆艺造型设计概论》等专业文章,这些是顾绍培个人实践和学习研究的理论探索,也是宜兴紫砂工艺理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顾绍培曾言:“在艺术上应前有古人,后有来者”。为了把技艺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他一直致力于发掘、培养有潜力的年轻匠人。顾绍培从三十多岁便开始带徒授艺,他的德艺双馨也在这些徒弟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在顾绍培看来学生是自己最好的作品,他收徒弟没有门户之见,尤其是收身残志坚的蔡春英为徒的故事,在紫砂界被传为佳话;他带徒从不收费,总是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徒弟;他带徒弟亲力亲为,时常像家长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着他们。在顾绍培的努力下,他的学生多数已成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以及陶瓷艺术大师名人等,成长为推动工艺美术和陶瓷艺术发展的坚实力量。

“一壶了却千般累,月白风清万里同”。在浮躁的社会大潮下,顾绍培虽获奖无数,但仍秉持着一颗淡泊名利的初心,他不趋炎于庙堂之高,不鼓噪于攘攘闹市,而是和孤独为伴,与信念为伍,醉心于艺术之间,默默地提高着自己的紫砂技艺。他将诗意的人生追求融通于简单而古朴的紫砂造型中,将自我超越的凌云壮志寄托在传承发展的紫砂事业中,将高风亮节的人生信念沉淀在精妙深奥紫砂文化中,真正达到了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的人生境界。

作为传统文化的紫砂艺术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身份标识和文化记忆,顾绍培带着一颗初心、匠心、耐心在紫砂行业深耕十多个春秋,他继承传统而不为其制约,纵横驰骋且不失却法度,不仅制作出了许多精彩绝伦的紫砂艺术品,还矢志不渝地将传统紫砂文化发扬光大。未来顾绍培一定会为我们带来更多高水平的紫砂作品,丰富我们的精神视野,给我们带来更高的艺术享受,推动中国的紫砂事业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