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一块位于淮河之滨的宝地,近年来却因一家名为淮南贵源混凝土有限公司修建违法建筑而引发了社会关注。据悉,该公司不仅未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合法审批,更在未取得开发资质的情况下擅自进行生产活动,严重违反了国家土地管理法规。此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谴责。
据了解,2005年,中铁集团因修建合阜高速的需要,临时征用安徽省淮南市三和镇西瓦村耕地80多亩(约6万多平方米)用于建设混凝土搅拌站。2008年项目竣工,中铁集团撤场,后期恢复耕地原貌的资金也已发放到位,地块闲置将近3年,未按国家有关规定恢复为耕地原貌。
2011年,吴某源与安徽江龙投资有限公司王某江成立淮南贵源混凝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源有限公司),将上述临时用地(耕地)建设成混凝土搅拌站。贵源有限公司于2012年11月为该宗地申请办理了临时用地使用手续,临时用地期限为2年,以租赁的形式每年每亩2000元给予耕地农户。
临时用地期满后,贵源有限公司在此临时用地上违法建设了五层办公楼及实验室、门卫室、宿舍、大型厂房和仓库等永久性建筑。依照相关法律规定,临时使用土地的使用者应当按照临时使用土地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土地,并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前款所称依法申请使用的国有土地包括国家所有的土地和国家征用的原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贵源有限公司在修建办公楼时无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无《建设工程建设用地使用证》、也无当地建设工程主管部门的建设工程开工许可,属典型的违法建筑。
此外,知情人收集并提供的资料证实,此耕地的农户和村书记表示该耕地至今仍是属于每家每户的耕地,仍租赁的形式存在。而淮南市自然资源规划局负责人却说该耕地属于村集体建设用地,这不禁让人质疑,这块地究竟属于什么性质?为何会出现如此混淆的情况?
针对贵源有限公司违法占地、用地的问题,知情人数次向淮南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等相关部门反应,相关部门也对此事进行了调查,淮南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给予的文件回复承诺是:在2023年10月9日前完成对该地块上贵源有限公司所有违法建筑的拆除并且让其恢复耕地原貌。但时至今日,没有任何改变,也没有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实施,该企业仍在继续使用该地块进行生产。
此后,知情人又多次拨打部门求助热线,部门领导也做回复留言批示,但相关职能部门对贵源有限公司仅做出罚款处罚就不了了之。依照规定,对于违规建设的项目,应采取停建或拆除复原的处理方式,杜绝所谓的边完善手续边建设。试问罚款就能代替违法终结吗?相关部门的处理方式是否真正做到严格执法?
10月27日,贵源有限公司(甲方)与淮南市三和镇西瓦村民委员会(乙方)签订解除协议与资产移交协议,约定:甲乙双方签订的《土地出租协议》解除,甲方将所占用的51572.80平方米集体土地退还乙方。甲方确认向乙方移交该宗地上的13879.82平方米建筑物和其他设施。但该公司至今仍在继续使用该地块,让人怀疑所谓的协议实际上是为了应付相关部门行政处罚的障眼法。
此事件不仅暴露了一些公司对于法律规定的无视和违规行为,更引发了公众对于临时用地管理和土地资源保护的关注。对于贵源有限公司的违法建设行为,须依法严惩,依法追究相关负责人法律责任,以维护法律的权威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保障民生利益不能仅仅停留在喊口号。及时拆除贵源公司的违法建筑是对相关职能部门执法智慧和政治智慧的考量。保障民生福祉最大化,应是政府公职部门的天职。希望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快速落实贵源有限公司违法建筑的拆除之事,恢复耕地原貌。同时还应严格落实土地管理法规,坚决遏制类似违法行为的发生。广大市民也应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共同保护我们的土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