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 老太山中华非遗银杏茶传承人胡合殊
2022-09-21 15:33

老太山中华非遗银杏茶传承人胡合殊

 筚路蓝缕,开辟北方茶天地;匠人之心,传承非遗茶文化

——访老太山中华非遗银杏茶传承人胡合殊

唐代陆羽所书的茶学名著《茶经》中有言:“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其中详细介绍茶之“源、具、造、器、煮、饮、事、出、略、图”十个方面,流传极广,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甚至形成了一些茶人“宁可一日不食,不可一日无茶”的追求。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且大多国人都认为“茶乃南方嘉木”,所以形成了“北方无茶不产茶”的认知,但有这样一个人跋山涉水,逾山越海,不远千里,踏遍六大茶山,随着《茶经》所述之路,溯源茶的足迹,用脚步追寻茶历史,用实践发现茶的另一种可能性——银杏茶由此诞生。以茶人之热爱,融匠人之精神,她以中国五千年的传统茶文化为基垫,秉承“开创北方茶种,传承非遗文化”的初心,建立加工厂,创立研究所,成立非遗研学基地,她就是老太山中华非遗银杏茶传承人胡合殊。

源远流长银杏史,砥志研思赋新用

胡合殊,自小在老太山脚下长大,她从山里走来,又向山中走去,机缘巧合之下遇到如今导师,开始研制银杏叶,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级传承人。

胡合殊介绍道:银杏,分雌树和雄树,雄树只开花不结果,雌树只结果不开花。银杏类起源于石炭纪(3.45亿年)、银杏目起源于二叠纪(2.5亿年)以前,银杏属则起源于1.9亿年前的侏罗纪早期。现存的银杏历史可追溯到7000万年以前的古新世(第三纪早期)。到了白垩纪后期及新生代第三纪银杏逐渐由盛变衰,第四纪冰川之后,在中欧及北美等地的银杏全部灭绝,只在我国保存。和恐龙同时代存在,因此银杏又被称为“活化石”,在中华大地上有源远流长的印记。

银杏在民间的传说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薛仁贵征东,攻打高句丽之后,瘟疫爆发,大连永清寺的师父打坐之时窥见天机,遂以根茎花果叶同生的一银杏树为药,救百姓于病痛之中。除却传说,银杏用药还有可查记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其后广岛地区的人们长期被核辐射的后遗症深深影响,植物也很难生长,但其中有六棵银杏树得以幸存,于是学者通过研究发现银杏的抗辐射功效,并开始大范围地开发药用。银杏果又称白果,具有止咳平喘、益肺气、缩小便等众多效用。尽管如此,银杏在更多地方还是一种观赏植物,其价值并未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而胡合殊正是致力于将银杏树从观赏树变为致富树、摇钱树的开创者。她说:“大连的老太山位于北纬39度,这个纬度孕育了可口的樱桃,香甜的拉菲红酒,也孕育了枝繁叶茂的银杏。”结合山、海、云、雾、洞一体的喀斯特地貌是大自然给老太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胡合殊所做的正是成全自然之美、寻找北方失去的茶叶灵魂。胡合殊团队在研发出制作银杏茶的方法之后,便开始努力将采摘制作工序标准化,从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一芽四叶分类制作,从采茶、晒青、揉青等十二个流程全人工加工确保茶的品质。

习总书记曾说:“两个巴掌做出来的东西,有些科技还是无法取代的。”胡合殊正是秉承着这样的坚持和用心,以最传统的制作方式来发现一款“从茶山到茶杯,从手中到口中”的好茶。从侏罗纪时代到如今的21世纪,历史见证着银杏的宝藏价值一步步被挖掘,正是在一代又一代发现者的静心研学之下,银杏有了更多的身份,也焕发出新时代的别样新生机。

传承非遗担使命,文化血脉守国魂

中华文化是世界四个古老文化体系中唯一没有中断自身传统的文化体系,它对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条不曾间断的文化长河中蕴藏着浩瀚精深、灿若繁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的先辈们一代代地将炎黄血脉凝结其中,世代相传,在中国文明进程中,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国各族人民构筑起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而茶文化无疑是中华文化中占据着不可取代之地位的瑰宝。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在漫长的茶文化发展过程中,茶在精神文化上的含义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之一。茶不仅入得了平常百姓家,与民生息息相关,是以人们常说“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也写得进诗词歌赋,令墨客文思泉涌,是以人们也道“阳羡春茶瑶草碧,兰陵美酒郁金香。”自古以来,有关茶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历代文人更是喜欢在品茗茶香中,往来唱和,怀古思今。

老太山银杏茶正是中华文化中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太山堂缘起于太山庙会,其是因“唐代药王甘露解除瘟疫”的传说,人们为感念药王菩萨慈悲显灵而产生的活动。作为中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过程始终与灿烂的中国文明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着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显示了人类在思想和实践上所能达到的智慧高度。药王甘露作为千年之方传承至今,大连太山堂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合殊一直秉持太山庙会悬壶济世、和乐世间精神。她作为第四十代太山药王甘露传承人,传播着1300年非物质文化遗产药王甘露古法制作工艺。太山堂传承“枯木禅茶、枯木参茶、茶和天下”三大系列制作工艺,融合古法和现代科技,在传承非遗之时,推陈出新,用白果之叶结合六大茶系工艺研发出白果茶六大茶系,赋予银杏白果新时代的新色彩。

从一粒种子,到一棵大树;从一片叶子,到一杯好茶,时代缺少的从来不是产品与技术,而是一颗坚守的匠人之心。正如胡合殊所言,大自然给予茶第一次生命,制茶者赋予茶第二次生命,饮茶者完善茶第三次生命,而太山堂银杏茶想做好的一件事就是在传承非遗的基础上,担当制茶者的使命,赋予茶第二次生命,发挥茶最极致的魅力,她们致力于讲好茶故事,传承茶文化。以银杏为茶,不仅是非遗银杏茶的文化传承,也是对新时期茶文化的一种丰富,为其注入新的源泉,焕发新的生机,书写茶文化的新章节,守护中华文化的血脉之魂。

匠心独运树品牌,行稳致远创未来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全球经济激烈的竞争形势增加了我国对民族品牌崛起的需求。我国需要一批能真正从民族精神、民族传统文化出发,用心树立公司品牌的核心价值,且具有中华文化特色价值观的民族企业。而太山堂正是以“打造特色民族品牌”为动力,不断提升品牌定位,并开启五大意识战略布局和五大资产品牌布局。胡合殊说:“我们希望传播一种‘喝的不仅仅是茶,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生活美学。‘一支香,一束花,一本书,一壶茶,你有故事我有茶’是我们真诚追求的,也希望传播的茶文化。”

太山堂作为“觉知文化”的践行企业,多年以来,通过“和乐读书会”,“F2F学习节”等传承学习机制,走出了一条“企业教育化、教育企业化、行业内慈善、建立学习型企业”的成长之路。现如今,太山堂完成了银杏茶的“研、学、产、销、赢”的全产业链的布局和实践,成功建立了首个银杏茶产业品牌——老太山中华非遗银杏茶。在互联网潮流盛行的如今,老太山依然坚持用自己的方式,去传承传统的茶之精神。

要想真正领略茶的魅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让顾客亲身体会制茶的乐趣,目之所及、手之所触,比任何单纯的线上宣传都更加直观有力。于是,太山堂设立了体验空间,让顾客体验制茶的复杂工序,也品鉴自己亲自制作的茶,在实践中感悟茶文化,当然,他们还在探索和实现更多银杏茶研学基地的落地。

胡合殊表示,太山堂正处于品牌推广阶段,当前和下一阶段都会进一步加大品牌推广力度,搭建合作平台,创新营销手段,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太山堂的银杏茶,也让太山堂的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当然她也将努力把银杏茶从“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再向世界推广。提起未来三年的规划,胡合殊说,她们将继续线上线下持续发力,通过线上宣传,以及线下传习所和研学基地的实地考察,不断传播银杏茶文化,用对银杏茶的文化认同带动饮茶习惯。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唯有秉承匠心精神,才能制作出真正有情怀、有温度的产品,在这个物欲横流、日渐浮躁的社会中,太山堂坚持文化引领,从脚步丈量土地开始,走遍六大茶山,踏遍银杏种植地,为银杏茶开发打下坚实基础;从源远流长的传说继承起步,传扬非遗事业,结合古法和科技,为银杏茶开发奠定文化底蕴;从打造民族品牌的初心出发,构建品牌体系,线上线下两边发力,为银杏茶推广打开局面。

作为一名非遗人,胡合殊心怀民族文化的血脉,担当时代使命;作为一位企业家,胡合殊秉持精益求精的追求,坚持手工制作,用匠心严格把关每一个环节,用情怀倾情书写每一个故事,让消费者会喝好茶、喝得起好茶的同时,了解更多的茶文化,共创茶领域的和谐世界。相信未来,胡合殊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以持之以恒的韧性乘风破浪,披荆斩棘,为打造茶领域的新天地而高歌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