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 中国玉雕艺术大师胡延权
2022-07-05 10:40

中国玉雕艺术大师胡延权

一刀一刻展臻品,一毫一厘雕真情

——访中国玉雕艺术大师胡延权

胡延权,1979年生人,青年琥珀玉雕名家、湖南省玉石雕刻大师、中国玉雕艺术大师、国际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琥珀蓝珀设计师、广东省珠宝玉石交易中心国际琥珀毛料交易会官方指定合作琥珀雕刻大师,任苏州玉石文化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广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艺术生涯中多次斩获不同艺术评比大奖:2020年,作品《独钓寒江雪》获得了第十二届上海玉龙奖珠宝玉器评选玉龙奖金奖;2021年,作品《传承》获得了中国(中山)红木家具博览会传统工艺美术展“金艺杯”金奖;同年,作品《老子出关》获得第八届珠三角工艺美术作品邀请展(工美金奖杯)金奖等。

他对玉石琥珀雕刻艺术情深似海,早从青年时期接触玉雕艺术品创作开始,他就将玉雕作为毕生的事业,呕心沥血三十载。道在日新,不新则死,他在根植传统技艺的同时,又不与流弊相混,而是立足时代前沿不断开拓创新,为古老的玉雕文化注入了新鲜滚烫的血液,独创一片艺术天地。

《四大美女》

《传承》

《蝶恋花》

《一带一路》

《神龙护主》

一见倾心结妙缘,半生婆娑行致远

说起胡延权与玉石琥珀的因缘际会,那可谓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古钟的时针溯回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出身贫寒的胡延权自小就有着远超于同龄人的少年老成,在孩子们放学回家后尽情玩耍的时候,他就已经早早开始为父母分担家中重任,以瘦小的肩膀撑起家园的一角,长期以来的艰辛磨练养成了他刻苦坚韧和不抛弃不放弃的品性,为之后的玉雕事业奠定了牢固的精神基础。

一次机缘巧合,年少的胡延权偶遇了一位卖西瓜的老人,父母好心留了他用膳,万万没想到这个看似平平无奇的老人其实是个尤擅人物雕刻的老艺术家,胡延权第一眼就被老人手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作品惊艳到了,那精于毫厘的细节雕刻无不彰显着雕刻艺术之美。正是这一次的初见,致使胡延权对这门精雕细琢的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像一颗懵懂的种子埋入了小小少年的心田沃土中,孕育着无穷的力量,蓄势待发,破土而出。那时胡延权还是读书的年龄,可父母已年迈,清贫的经济条件实在难以供予他继续上学,懂事的他理解家里的难处,明白必须寻找谋生的出路,加之当时雕刻技艺市场大好、前途光明,于是他心怀一颗炙热跳动的初心,毅然决然走上了学艺之路。那一年,是1994年,刚过15岁的他未曾想到,这条路,竟一走便是三十年。

没有哪场奋斗是一帆风顺的,三十年来,为实现心中梦想,胡延权辗转各地,走过不少弯路,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94年,胡延权进入深圳宝安公明的沪工宝石雕刻厂成为玉石雕刻学徒工;1997年,改入元升厂做工艺品雕塑;2001年,在厦门海沧新阳工业区的星星工艺品厂研发部担任高级雕塑师;2004年,受美术大师沈峰指导研习绘画设计,跟随大师精琢技艺;2009年,进入厦门磊艺进出口贸易公司,担任研发部雕塑主管一职;2011年,开始在河南信阳浉河区的醉石轩做玉石加工,担任玉石雕刻主管一职;2015年,胡延权成立了属于自己的琥珀雕刻工作室;2016年,入驻深圳松岗琥珀国际交易中心……这一路走来,胡延权马不停蹄,曾做过泥雕、木雕、石雕、玉雕等不同的雕刻艺术,也曾参与过新产品设计、进出口贸易产品设计、多功能产品设计等艺术创作,而对琥珀玉雕艺术的学习与研究从未停止过。他思维敏捷,勤于钻研,凭借着坚韧执着的心态与对雕刻艺术的独到悟性,他的事业徐徐拉开大幕,一路伴随着鲜花与风雨,开辟未来。稚嫩的幼苗长成了参天大树,粗壮的树根早已深深扎进胡延权的灵魂之中,他在一刀一刻中找寻自我、升华自我,广受业内好评,创下的成绩与日俱增。

从朝阳少年至不惑中年,青衿之志终其生。琥珀玉雕之于胡延权,是初见乍惊欢、久处亦怦然的长情,更是十年磨一剑、百回攻一关的坚守,他对雕刻艺术的赤诚之心比白鸟之羽翼更洁净而纯粹。长夜漫漫,尘世喧嚣,胡延权以一种格格不入的虔诚心性修炼手中艺,不问纷扰,潜心研究,在雕刻艺术文化的道路上一往无前、探索不断。

 

寸寸悉心塑臻品,岁岁如一琢真情

“没有困难就没有进步。只要雕好,什么都难,一个好的艺作品从不可能容易完成。”胡延权认真地说。在他看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从手工到手艺,从手工艺到艺术,只有创作者将灵魂嵌入作品,以一种无法用语言代替的表达方式让观众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的作品才能称之为艺术品,这漫长路程中所需的思想沉淀与境界升华并非一蹴而就,若想闯出自己的路,就必须要有独特新颖的想法与深厚扎实的技术作为支撑。

胡延权从来都不是一个安于现在、贪图享乐的人,相反,他非常热衷于挑战自我,会不断给自己加压,只为寻求更高境界的突破与创新。也正是因此,当阳雕技术趋近于饱和状态时,胡延权将视线看向了阴雕这个拥有巨大发挥空间的发展方向,几经尝试后获得了来自社会与行业的不俗反响,从此上瘾,转攻阴雕,迅速掌握了阴雕技术的理论原理及技术工艺,并缱绻于阴雕技法所蕴含的奥妙之中,乐此不疲。

琥珀雕刻以高技术含量、高艺术价值、高难度记忆著称,天然琥珀是松科植物的树脂化石,要经过地球动辄千万年以上的淬炼,长期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与大自然共振及互动,方才成型。琥珀之质地、颜色、净度、荧光、内含物都是得天独厚的,它柔和温晕、晶莹剔透,具有独一无二的半透明质感,圣洁且夺目,美丽却脆弱,大大提高了琥珀雕刻的技术复杂难度,选料和设计方面亦要慎之又慎。而阴雕作为琥珀雕刻中的主要技法,是指利用琥珀通透的属性,从琥珀的背部向内部进行反向雕刻,从而塑造各种立体造型,透过表面看到背面雕刻的内容。胡延权的手作阴雕琥珀之美,匠心独运、细腻优雅。

珠流璧转,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与实践中,胡延权在总结前人阴雕经验的同时也开创了崭新的工艺制作手法,探索形成了一套“尖针多层立体深雕”技艺:使用针尖行刻刀进行创作,进一步提高雕刻的精细程度。借鉴“3D打印”的工作原理,在雕刻过程中层层推进,体现纵深感,用细节反映真实。此外,胡延权也擅长“俏色巧雕”,通过捕捉琥珀材料中细微的颜色、皮色以及纹理的差别,立于琥珀本身特点进行创作,实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达到机出自然、宛若天成的效果。

在雕刻题材方面,胡延权也是不断开拓进取,他所秉承的理念就是要从生活中提取大众喜闻乐见的祥瑞形象,以体现对某一种生活高度的追求。琥珀雕刻题材极为广泛丰富,花鸟鱼虫、龙凤神兽、悟道佛像皆有涉猎,但胡延权从不模仿照搬传统意象,即便是历史文化现有的工艺,他也要从思路、刀法、技法、设计等切口入手,将其打乱重组,并融入自我思想。“读懂材料,与琥珀原石对话,是最根本的创作之道。”提及对琥珀雕刻的最深体会,胡延权如是说道,“很多雕刻师被利益驱使,造成了题材和材料不匹配的问题。还有些雕刻师完全只是一味的临摹抄袭,雕刻时不用心,结果作品也好不到哪儿去。”手艺人能够自创的并不多,胡延权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创新作品《蝶恋花》将古罗马形象融入中国文化的牡丹意象,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外观专利,并被中国邮册所征集刊登。作品《传承》则展现了达摩与童子在飞仙台上盘腿相对而坐的画面,虽然达摩向童子传达的思想是未知的,但观赏者为自己后辈留下的经验财富却是直击人心、需要每个人去深思,斩获中国(中山)红木家具博览会传统工艺美术展“金艺杯”金奖和第八届珠三角工艺美术作品邀请展(工美金奖杯)金奖。

千载风华浩浩来,时代更迭代代传

传承是传统艺术永恒的母题。在信息化、工业化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玉雕市场鱼龙混杂,涌入了一大批机器制作而成的简易产品,抓住了消费者无法辨认真假的痛点,导致真正的手作玉雕似乎被埋没,也逼着雕刻师往更高处走才有活路。正是因此,玉雕初学者的机会被断,年轻人迫于生存压力,将如琥珀玉雕这样需要长时间积淀磨练才能变现为经济能力的传统工艺作为下下之选。但胡延权相信,电脑只是完善手工难以做到的事的工具而已,冰冷的机器永远无法代替人的艺术思维,随着市场慢慢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与艺术精品的追求必然回转,手工雕刻精品必会在市场上受到热捧,传统雕刻艺术将生生不息!

问及工匠精神的具体品质表现,胡延权表示:要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无需论结果如何,一个好作品需要多次的打磨,不能畏惧失败和挫折;善于挖掘生活中的需求和信仰,比如步步高升、锦上添花、望子成龙等,通过历史文化艺术品用现代雕刻手法体现这些人们向往的名词;要善于交流和表达,经常在圈子里分享自己的心得并吸收其他老师的心得,实现互补;要愿意付出时间,必须创新,也不能丢了中国的优秀传统精神。如此,便称得上是一名优秀的中国工匠、艺术家。

对于未来规划和梦想,胡延权提到了自己的故乡,他希望能在老家建造艺术馆,将众艺术家的艺术智慧凝聚到一处,为愿意听的人分享琥珀玉雕艺术,有朝一日变成网红打卡地,吸引更多的人了解这门沉淀了八千年的古老艺术,他将为这个目标奋斗一生。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胡延权先生以一种“不合时宜”的虔诚心性,巧手修琢着一块块沉淀着暮去朝来的玉石琥珀,以寸寸匠心孜孜打磨着一个又一个常安祥瑞的愿景。他就如同水中顽石,任由激流拍打,也始终岿然不动、傲然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