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 访中华易学导师联盟协会名誉主席、香港三木风水馆掌门人、赣派风水优秀传承人余木林大师
2022-06-22 10:26

访中华易学导师联盟协会名誉主席、香港三木风水馆掌门人、赣派风水优秀传承人余木林大师

易学传承与时进 ,千年国粹咏流传

——访中华易学导师联盟协会名誉主席、香港三木风水馆掌门人、赣派风水优秀传承人余木林大师

追风赶月,时光飞逝,几千年中华文明史小如琐碎日常,大至至安邦定国,人们都习惯于从《周易》中寻求答案。拂去尘埃,翻开厚重的手札,素有“群经之首”、“六艺之源”之称的《周易》究竟有多神秘?

余木林,当代著名国学大师、华夏易学泰斗般的人物,是中华易学导师联盟协会名誉主席、中华易学成就奖获得者、赣派堪舆学的正宗传人、中国国际工业和信息化人才认证办公室评为高级环境规划师,香港三木风水馆掌门人,现任国内外几十家知名企业的环境策划顾问。潜精积思几十载,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余木林集百家之长推陈出新让易学在社会繁荣进步发展的21世纪再现风采。2016年,由其所主编的《木林论易》得以出版问世,且同时得到了易坛泰斗人物唐明邦和赵罡基亲自为之作序。除此之外,由其所撰写的易学论文也数次被中国科技教育出版社等单位公开出版,同时还得到了广东电视台、人文天地杂志社、香港明报等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值得一提的是其先进事迹、易学见地和言论也多次在北京大学,全国政协会议中心,以及传统文化中原论坛等重要场合被传为佳话。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万事万物皆在变易之中,唯一不变的是余木林传承弘扬易学文化的初心与决心,他用实际行动向人们讲述着千年文化脉络的故事,诠释着传统文化的伟大和易学的神奇,演绎着国学的神奇魅力和盎然的生命力。

 

拳拳赤子心 观象天地间

“潜龙勿用,见龙在田,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1949年,余木林生于江西余干县一传统易学世家,其祖父及父亲均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环境堪舆师。幼时,懵懂中的余木林常拉着祖父和父亲央求他们讲述传统文化故事,听着《周易》中难以理解的内涵,跟随默念。

行年愈长,随着跟随祖父上山堪穴,入户相宅,亲眼见证环境堪舆师的魅力,逐渐增加了对于《周易》内涵文化的理解,余木林对于易学的态度从最初的兴趣喜欢蜕变至热爱。忆及当初,余木林满目清澈,动情说道:“彼时,父亲常告诫教导我,一位优秀且高明的环境堪舆师能救人于水火,救国于危乱,能锦上添花,让将军加骏马,叫叫花子走佳运。一旦选择,就必须坚定初心,种下善心,简而言之,环境堪舆师便等同医生,立身于寰宇,要在俯仰间无愧于天地。同样,一位庸碌的环境堪舆师,能让虎落平阳,凤凰成鸡。医者治病,易者治命,病是一时,命是一世。不从易便罢,从易必成良易,不得有损余家家风,更不能因此而遭人耻笑。”

余木林曾经立下少年凌云志,自诩人间第一流。在其父的教导与鞭策下,余木林如饥似渴地日夜翻阅易学相关的书籍,同时着眼于国学传统文化,熟读经典,将《论语》《史记》《道德经》《伤寒论》《黄帝内经》《撼龙经》等国学书籍常置于案头不时翻阅,同时立志成为一名杰出的环境堪舆师,在传统国学文化的应用上做出新贡献,新成绩。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具有扎实基本功的余木林也迎来了久违的成人礼,始终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奉为圭臬的他又马不停蹄奔走于祖国的江河山川,看日月同色,访名人故里,探佛道胜地,以此检验其所掌握理论的精准度。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为促使自己快速成长,余木林还拜谒名师,潜心学习,将书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继而转化吸收,同时开拓眼界,拥百家所长,取易学精华。

尽管易学充满奥秘,博大精深,但也无法阻挡历史发展的车轮,社会发展前进的路途中,新事物的出现势必阻挡旧事物的发展。二十世纪建国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易学等传统文化被冠以“糟粕”之名,并不受重视,且还会受到部分国人的反对与批判。尽管如此,父亲的种种教导仍然言犹在耳,余木林也坚信传统国学文化也定会有璀璨夺目的一天。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改革开放不仅使各行各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环境堪舆也再度迎来涨潮,彼时,余木林的名号及易德早已传遍大江南北,慕名前来的人更是接踵而至。而经过余木林指导服务的企业皆会在平稳中和谐发展。他也开始经常出席全国性的国学研讨会,并代表当代易学人进行发言。

面对纷至而来的荣誉,余木林始终谦逊,他儒雅一笑,淡然表示:“这些社会荣誉不仅是对我的认可,更多的是对中国传统易道文化的认可,也是党和政府关心支持传统文化的结果。基于此,对于诸多荣誉我皆倍感珍惜,同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做奉献,让更多的人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不辜负各级领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期望。”

木林研周易 传承正当时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随着声名鹊起,余木林的名字逐渐被众人所熟知,每每面对闻声前来的人,余木林总是无一例外力求极致地为其排忧解难。

一位网络媒体的领航者,在遇到余木林之前根本不相信易学,甚至略显排斥,机缘巧合之下与余木林相识,抱着玩乐的心态将生辰八字报于余木林。不消片刻,余木林便准确说出其曾于少时落水被人相救之事,以及其爱人遭受车祸之事,个中细节也丝毫不差,令其折服。

无独有偶,广东肇庆的朱先生,是一位房地产开发商,在经商之前,根本不相信所谓磁场、风水和易学。创业后,自己的楼盘无论质量、地段多具优势,销售情况皆无法与同行相比,看着同行生意风生水起的他在将信将疑间找到余木林寻求解决方法。余木林再次通过神秘的易学,为其解疑答惑,使之由衷信服,此后还受邀担任该企业的发展顾问。毫无疑问,该企业发展也由此驶入快车道,并反超同行,成为行业佼佼者。

诸如此类的案例不胜枚举,如今,余木林已是国内外几十家知名企业的环境策划顾问,所服务企业员工总数更是超过二十万人,而且经他服务过的企业无一例外的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值得一提的是,由其所策划的楼盘更是实现产销两胜,开创行业内一天售出385套房的房产奇迹,而他也被冠以“伯温下凡,诸葛转世”等称号。提及此处,余木林谦和说道:“实际上这些都是大家对易学的认可,是对我的鞭策和鼓励,易学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是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运营发展规律,明晰此中奥秘,便可趋吉避凶。”

多年来,他利用自己所学所得帮助无数企业扭亏为盈,让身处迷茫的众人找到前进的方向,为社会发展排忧解难,为传统文化的再发展鞠躬尽瘁。谈及该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环境堪舆师,余木林坚定指出:“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学有所悟,而后笃行。国学文化博大精深,学习者必须具备读万卷书的毅力,同时必须认真学习先贤智慧,细致总结历代国学研究者的得失,并融会贯通,锻造形成自己的文化体系。此外,最重要的还在于必须有走万里路的实践经验,将易学智慧与实际相结合,走出自己的特色预测之路。”

2015年,由中国科技教育出版社副社长王月凡所采写的《木高参天作栋梁,林展万里护海疆——记当代国学大师余木林先生》的文章,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并被中国专家学者协会教育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大型纪实文献《世纪辉煌》所记录,还在求是出版社组织编写的《丰碑》,以及党史文献出版社编写的《历史不会忘记》等大型历史文献全文刊登。2016年,余木林将几十年的经验汇聚于一体,著书《木林论易》,该书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详谈了中国几千年的中华易学,对学易之人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对易学的传承再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具有切实可见的推广效用。

再见少年拉满弓,不惧岁月不惧风。写下《木林论易》时,余木林年近七旬,凭着一腔热爱与赤忱,他夜以继日俯身案头,恍惚间,仿佛他还是那个跟随祖父与父亲的幼儿,一如往昔追逐理想,为所挚爱的易学事业添加薪火。

厚植文化魂 守真定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在广谈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提及传统文化该如何发展,余木林表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坚持守正创新。基于此,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应从两方面着手,一则为继承,即培养兴趣,认真研读先贤智慧,并将先贤智慧与社会实际发展相结合。二则为创新,传承并不代表生搬硬套,照本念经,而是寻访名师,多方研讨,实际考察,学习有价值的传统文化,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加以创新,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的确如此,国学文化作为完整的文化体系,只有潜心研习,坚守初心,去伪存真才能推动国学文化更好发展,更好服务于社会。

厚植文化魂,守真定初心。采访最后,谈及处世哲学,余木林浅然一笑说道:“与人为善,珍惜缘份,快乐学习,感恩工作,认真快乐的过好每一天。用国学智慧去帮助更多的有缘人,让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迸发出新活力。”世事功名不足论,不交周易秘乾坤。在与余木林大师的整体交流过程中,我们能切身感受到其对于易学的热爱与赤忱,已逾七旬的他依然正值锦瑟华年,朝气蓬勃充满力量,这是梦想的力度,是新时代传承精神的生动表现。我们也相信云城发轫,万里可期,立足新的时间点,余木林将倾其所能为传承国学文化再添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