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神农药茶文化 ,焕发时代实干光彩
——访山西和风槐乡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双亮
东汉荀悦《申鉴·俗嫌》有云:“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对于山西和风槐乡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双亮来说,站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坐标上,尤其是对于深入基层的工作者来说,崇实尚实、真抓实干显得尤为重要。“知行合一,贵在实干”,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退休之后本可颐养天年的王双亮拒绝了安逸的生活,带领家人倾尽所有,结合家乡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种植双季槐,利用槐蕾研发山西药茶,走出了一条“生态修复,科技兴农,产业脱贫”的退休再创业康庄大道,被人们亲切地誉为“焦裕禄”式的人民好公仆。
在王双亮的带领下,山西和风槐乡健康产业有限公司集科研、种植、加工于一体,研发的“晋槐香”和风复合槐蕾茶已经通过绿色认证和有机认证,生产工艺与实用技术成功申报10项发明专利,槐蕾茶预防与辅助治疗新冠病毒、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成果,获山西省金奖、国家银奖、享有世界五大科技成果之一的美誉,是国内第一款槐米复合茶产品。“悠悠槐香,至美至纯,不求厚德昭后辈;浓浓正气,守真守远,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是对王双亮为人及贡献最好的评价。
开拓进取 ,精准扶贫当先锋
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的汾西县团柏乡枣坪村,曾经一度是国家级贫困地区,“九分石头一分土,寸土如金水如油”,是这里荒山荒地的典型写照。村民中大部分青壮劳动力都外出打工,每户年平均收入只有1000多元,如何带领父老乡亲脱贫致富,是王双亮心头挥之不去的牵挂。对于家乡,王双亮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多次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机会,他刻苦、钻研,从贫寒的农家一步步走出来,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可想而知。也正因如此,王双亮更能明白百姓的疾苦,以及健康安稳的生活对人民的重要性,也让他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把荒山治理与改善农村发展条件、助推脱贫攻坚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王双亮出生时只有两斤重,被遗弃在路边,养父母不忍看一个小生命被抛弃,将其抱回了汾西县团柏乡枣坪村。母亲身体不好,常年卧病在床,一家人只能靠着几亩薄田和父亲放羊的收入为生。父母为人善良朴实,亲戚邻居们团结友善,王双亮读高中时,就靠着善良的亲友接济伙食费才勉强读完,从那时起,王双亮就立志要做一个有出息的人,回报家乡,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1976年,高中毕业的王双亮还未满18岁,就被村民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的第二年,王双亮考上了山西省政法干部学校,毕业后,一直担任班里团支部书记的王双亮被省公安厅选中,但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他放弃了留在省城工作的机会,回到了离家乡不远的霍州市公安局任职,从事了多年政法、纪检工作,取得了研究生学历,但他没有忘记为百姓谋福的心愿。
槐树是特产于中国的古老树种,在古人看来槐树不仅象征着怀念家乡,还可决断诉讼,是公卿的象征。周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面对着三槐者为三公座位。科举时代,学子常在农历六月槐花开时一边喝槐花,一边忙着准备考试,故有“槐花黄,举子忙”的说法。槐树满身是宝,树冠优美,花芳香,是行道树和优良的蜜源植物;花和荚果入药,有清凉收敛、止血降压的作用;叶和根皮有清热解毒之效,可治疗疮毒;其材质坚硬、有弹性、纹理直、易加工、耐腐蚀,可制作家具、木材供建筑用;花蕾可作染料,种子可作饲料;槐米蘑菇经过巧手烹饪,是餐桌上的美食……在王双亮的家乡,就有一棵数百年的大槐树,那棵粗壮的大槐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周围的土地塌陷了,周围的树木因为干旱枯死了,但大槐树依然枝繁叶茂。王双亮赞叹大槐树坚强不屈的精神,也找到了致富脱贫的双季槐项目。作为工作多年的党员干部,王双亮非常清楚实践的重要性,为了考察双季槐项目,王双亮数十次前往运城考察项目,对季节、气候、土地、土壤等进行调查研究,向林业专家进行详细咨询,为了避免给乡亲造成损失,他自己试种成功后,才在村里推广。2010年,王双亮与县工商局工作的妻子郭平再次驾车前往运城市稷山县考察双季槐项目,不幸发生了严重的车祸。在那次车祸中,王双亮右小腿粉碎性骨折,逢了20余针,伤愈后,腿部留下了长长的疤痕,爱人郭平的两根肋骨骨折,一度昏迷不醒。2013年,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王双亮与已经退休的郭平搬回枣坪村居住,重新回到故土,王双亮感慨不已:土地因采煤沉陷而变得满目疮痍;耕地大片荒废,杂草丛生;村里青壮年常年外出打工,有很多人过年都不回家,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缺少照顾,到处是“有房没人、有地没田、有河没水、有山没树”的景象,这也让王双亮夫妇更加坚定了克服困难的决心。
2014年6月12日,王双亮、郭平夫妇创办的汾西县新槐林专业合作社正式注册成立,双季槐种植开始在全村得到推广,业务涉及育种、嫁接、栽植、采收、储藏、加工、销售等,形成一条龙双季槐产业链。合作社成立后的第一次会议,就是在村里的老槐树下举行的,那天,王双亮抚摸着这棵不知历经了几代天灾人祸,依旧生机不灭,每年春天老干上都冒出几枝新绿的老槐树,心中感慨颇多,在基层工作多年的他自然知晓退休再创业的艰难,但是如果自己不先“摸着石头过河”,迈出这重要的一步,又怎能早日带动家乡发展?
高瞻远瞩 ,勇立潮头建新功
创业艰难百战多。“带领乡亲们在绿水青山中富起来”的愿望在实践中比想象的更加艰难,合作社成立初期,由于之前没接触过相关项目,村里大多数人都在观望,许多百姓宁愿让土地荒芜也不愿栽植双季槐。因此,第一批合作社的成员只有23人,通过土地流转、入股等方式入社的土地共有500亩,但对于王双亮夫妇来说,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他们已经很知足了。
脚踏实地,“实”是基础。“缺油少盐蘸辣椒,勒紧裤腰咬牙关”是王双亮创业初期的真实写照,当地因煤炭开采而导致土地大范围沉陷,暗洞比比皆是,早已荒废的山地,根本无路可走。为了筹钱,王双亮告诉子女“结婚没有车,就先挤公交,没有房,就先租房”省出资金用来修路整地、采购树苗、兑现土地入股……尽管如此,王双亮一家还是过着紧紧巴巴的生活。 在工作中,当时已经年近60的王双亮始终奋斗在一线工地上,每天只吃一顿饭,不顾医生“补充营养”的叮嘱,天天吃辣椒酱拌馒头、面条这些简单实惠的饭,夏天的时候几天才能洗一次澡,蚊虫把王双亮全身叮的红肿痒痛,冬天就顶着严寒和衣而卧。在这个过程中,王双亮还学会了在山里开三轮、开小型推土机,有一次整地时,连续工作的他体力不支,连人带车翻进暗洞,造成腿骨粉碎性骨折,但出院后,他又直接奔赴工地,一头扎进修路队伍,令现场工人和村民无不感动。尽管如此,还是有个别人在王双亮背后劝社员放弃入社、说王双亮坐享清福等,面对流言蜚语,王双亮一概无视,他用自己的行动,逐渐赢得了周围人的信任。
实干笃行,“实”是能力。当年种植、当季收获的双季槐没有发展林业周期长的短板,合作社成立当年就兑现了社员土地流转的费用,再加上土地平整、苗木管护等工作,部分因上年纪无法外出务工的社员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劳动收入。然而,王双亮在实践中发现,很多农民生活贫困,和找不到出路、看不到希望固然有关,也和一些农民目光短浅、容易受蛊惑、思想意识不足更有关系。2015年春天,已经发芽的树苗一排排枯死,这种情况从未遇到过,经过调查王双亮发现是放羊人为了方便,有意将发芽的双季槐拔出一截,根部松动后,虽然树苗还在原地但慢慢就枯死了。“一棵树苗9块钱,一亩地55棵,再加上土地平整、人工栽植等费用。”王双亮和郭平合计之后,发现损失比放羊户一年的收入还大,但都是乡亲,善良的夫妇俩还是选择了不予追究。2016年春季,王双亮在山上苦心栽植的100余亩树苗,60000余株被村民拔掉了,最严重的一夜就丢失了500余株。这次,树苗不是被村民拔掉扔了,也不是被村民拿回去当柴烧,而是村民从中发现了“致富”的途径,把拔掉的树苗卖给别人,丢失的不仅有刚栽植的新树苗,也有已经长到手腕粗的老树苗,他们像当初滥开煤矿一样,只看到眼前的小利益,但王双亮夫妇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绝望的王双亮揭掉了合作社的牌子,剪掉了线路,铺盖全部打卷,给儿子打电话想要回城里时,县林业局局长曹兴和乡党委书记白庆安闻讯赶来相劝,很快县里就正式发布了封山育林通知,进村入户进行宣传教育,同时,公安部门也立案调查,村民们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一些有见识的党员干部如赵德全、张红波等都加入到发展双季槐的队伍中,向村民宣传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好处,为双季槐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得到政府的支持、人民的理解后,双季槐项目才正式迈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山西药茶是以神农为代表的中医药养生文化的重要载体,全省有关神农的遗迹和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传承发展药茶文化、做大做强药茶产业是山西人的使命所在,由和风槐乡推出的复合槐蕾茶,是现代山西药茶的经典代表,今年3月20日,山西省更是发布“山西药茶”区域公用品牌,槐蕾茶成为“晋字号”特色农业品牌矩阵新生力量。槐蕾,即国槐花蕾,俗称槐米,味苦,性微寒,开水冲泡,清香四溢,常饮可软化心脑血管、降压降脂、清肝明目、预防中风、降胆固醇、利胆利便、解酒提神、防治高血压、动脉硬化,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茶中的蛋白质、氨基酸、黄酮和硒在清除体内氧自由基的同时,还具有补充营养、修复组织再生的功能,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嘴烂、烧伤、软组织受损等,通过内服作用,患处很快愈合,且愈合后不留疤痕,具有明显的保健作用。经政府权威机构鉴定,和风槐乡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所产槐米中的有效成分有氨基酸19种、维生素B1、B2、维生素C,以及芦丁、槲皮素、黄酮、蛋白质等,其中所含的芦丁正是心脑血管药物的重要成分,槲皮素和硒有抗癌防癌的作用,抗氧化功能是VC和VE的300—500倍,所以能使损伤了的细胞修复再生。“晋槐香”和风槐乡复合槐蕾茶则是以槐蕾为主要原料,并添加红枣、枸杞、决明子、陈皮、黄芪、玫瑰花、蜂蜜等配伍,集聚了百草精华,传承了茶道神韵,是一款药食同源的绿色健康茶。可以调理身体,清除软化血管垃圾,促进肠道新陈代谢,是人体的保护神和血管的清道夫,它所含能量1680千焦,是一般植物的几百倍,甚至几千倍,能使亚健康人体得到清、调、补的效用,提高人体免疫力,排出人体毒素,把病源控制在嫩芽之中,做到了未病先治,满足了消费者保健需求,是一种原生态、药食同源的健康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远见卓识 ,奋发有为结硕果
如今,企业双季槐种植基地3500亩,将枣坪村方圆10里的荒山秃岭都变成了绿水青山。和风槐乡也荣获了“山西省十大药茶创新品牌”、“临汾市市长科技奖”、“临汾市十大药茶企业”、“临汾市十大中药材基地”、“临汾市十佳扶贫龙头企业”山西农业和林业“示范合作社”等荣誉称号,在“放心中国行,走进山西”农业放心企业评选中排名第四位,荣获“AAA级放心企业”称号。经历市场的考验和政府部门的筛选,“晋槐香”和风槐蕾茶符合山西药茶产业联盟统一质量标准,成为现代山西十大药茶之一。
和市场上普通的槐蕾茶不同的是,“晋槐香”和风槐蕾茶是根据不同体质人群,用槐蕾搭配不同中药材,研发了3种功能不同的药茶配方,经过16道工序加工生产而成。都说“知识改变命运”,王双亮的女儿为中医博士,为帮助父亲,她多次请教、介绍导师,帮助父亲研发复合槐米茶。王双亮也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和山西大同大学中医药健康服务学院等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成立了研究机构,为企业吸纳了职工200余人,其中签约博士研究生13名,企业组织架构完整,人员持证上岗,严格操作规程,严格质量检验、追责制度,使复合槐蕾茶先后荣获“第六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金奖”、“第十四届国际大学生iCAN创新创业大赛中国五强、金奖”等,获得“国家绿色认证”、“有机认证”和“正品认证”等行业认可和10项发明专利,受到新华社等多家知名媒体的深度报道。王双亮深知,只有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升农业竞争力,才能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帮农民增收,为此,他还带领团队研发了“晋槐香”槐蕾系列月饼等产品,在绿化种植和开发槐米衍生品的基础上,打造林业+药材+养殖产业体系。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双季槐林地里套种芍药、金银花等山西药茶中的经典中药材,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药材种植规模效益,林间杂草和散落的槐米还可以作为走地鸡的饲料,节约了除草成本,鸡粪可以作为树木和药材生长的肥料,形成绿色循环生态农业,向市场提供绿色中药材、绿色鸡蛋和绿色肉鸡等产品。
2020年,山西医科大张升校博士研究发现槐蕾茶的主要功效与莲花清瘟胶囊相似,撰写了《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槐米茶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在作用机制》的研究报告,报告中对槐蕾茶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辅助治疗功效给予了肯定。在疫情特殊时期,王双亮带领团队与山西医科大学、大同大学的王芳芳等专家教授合作开展“槐蕾茶抗新型冠状病毒”专项研究,取得的成果也在世界范围内获得瞩目。
为了助力政府抗疫,王双亮先后带领员工向临汾铁路站、高铁站、汾西县人民医院、汾西中药院、汾西康复医院、汾西疾控中心、汾西县公安局和枣坪村全体村民、15个检查站点共捐赠价值23.6万元的、具有抗疫功能的槐蕾茶。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一个严峻的问题。在接下来的规划中,王双亮打算建立一所集食疗、康养、中医等为一体的养老机构,让老人老有所养,让年轻的子女可以放心在外打拼。同时,王双亮也呼吁社会多给老人机会,老人阅历深,经历广,如果退休再就业,将会带来极大的社会进步,老党员也要以身作则,引导老人群里积极发挥余热,主动创业或投入工作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另外,王双亮打算进一步将企业做大做强,为残疾人、贫困户、妇女等弱势群体增添更多合适的就业岗位,培养一批爱农村、懂农业、有知识、会经营的新型人才队伍,同时和高校专家、企业人才一起,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研发出更多有利于人民健康的产品,并在做好产业的基础上,成立企业内部的党支部,以党建做引领,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和党史红色教育等相结合,筑牢忠诚,砥砺队伍,积极寻求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农村发展的战斗堡垒作用,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