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 北京杰创永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剑海
2022-05-31 15:56

北京杰创永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剑海

耕耘教学实训实验设备多年,伴随教育教学改革一路走来

——访北京杰创永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剑海

北京杰创永恒科技有限公司位于中国的硅谷——中关村高科技开发区内,是一家专业从事高校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公司。企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和人才培训服务,现已与全国多所高校建立了紧密合作的联系,先后获得教育部协同育人合作伙伴奖、优秀案例奖等。如今,郑剑海依旧满怀激情,斗志昂扬,坚持不懈地奋斗,勤育桃李,润物无声,带领团队不断地实现新跨越,为我国工科教育事业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二十年前,北京杰创永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剑海带着“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的豪情,肩负国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使命,站在工业科学的前沿,开启了求真务实、培养人才的科教报国之路。这些年来,郑剑海带领着团队坚持让技术与产品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做实践教学A方式的创新者,将报国的无私情怀和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愈积愈厚、愈刻愈深,积淀为“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教学底蕴。

实践教学,培养创新人才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经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该法案修订将于今年 5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法案实施 26 年以来的首次“大修”,有力地彰显了国家优化教育结构,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在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的决心,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

职业教育是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是为特定职业或岗位培养人才的教育形式,必须面向社会开放办学条件、紧密对接就业需求。对于每一位受教育者来说,通过其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不仅能够实现个人发展,也同样彰显了一个人的社会价值。随着社会分工进一步专业化、精细化,能够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不仅可以在就业市场上受到企业的青睐,而且也能通过技术成长为大国工匠,获得全社会的尊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技术型人才的学校培养和一些先进国家相比,在科学素养以及动手能力方面功底仍旧有所差异。在郑剑海看来,造成这种局面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国家所实行的职业教育,主要是学习德国的教育模式,但我们企业土壤与德国有一定的差距,造成的后果是我国所展开的职业教育都是基于形的学习,没有深入研究职业教育在德国规模化、正规化发展的基础。其一,德国的企业大部分都是隐形冠军,

大都领先于世界前列,而且传承多年,所以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能够在他们国家得到很好的实施,而我国企业还处于刚刚起步或正在追赶的状态,职业院校来实习的学生在没有正式成为企业一员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企业都很难投入太多时间和人力去帮助学生完成实训实习;其二,德国教育主管部门非常重视那些与教学仪器相关的企业,对其研究课题和经费给予政策上的支撑,而我国尚处于发展中阶段,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其三,现代实习制是一种企业主体、工作本位的学习形式,很多高校即使后期与相关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企业追求经济利益与学校人才培养有一定的目标错位。因此,从总体上看,要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就要政校企协调一致,在达成各自目标下,推动人才培养。

秉承着“换位、细节、感恩”的核心价值观,以“共赢、共享、共成长”的经营理念为出发点,杰创科技聚集了一批敢于创新、充满活力、热衷于为教育行业服务的优秀人才。以帮助学生成功迈出职业生涯第一步作为企业愿景,不断探索各个教育阶段及各个教育类型的实践能力培养。在本科教育阶段存在“一短二分离三固定”之痛点所在:“一短”是指实践教学环节的授课时间短于理论教学环节;“二分离”其中第一个分离是指理论与实验分离,理论课讲解内容与实验课教学要求匹配度不够,内容关联性少、实验衔接性弱,第二个分离是指理论课老师与实验课老师分离,不能很好地体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不能实时给予学生反馈等;“三固定”是指固定的教室、固定的时间、固定的老师。唯有三者同时满足,才能实施实验教学,否则无法组织教学。杰创科技提出了采用“移动硬件实验平台 + 实践吧APP”相结合的方式解决这个痛点,让实践能力培养随时随地随心都可以进行。对于职业院校实践能力培养,提出了“ ETPP 渐进式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就此模式正在探讨落地中职、高职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方法,按照“Experiment/ 基础实验— Training/ 综合实验—Practice/ 实践训练—Project/ 项目实战” 的形式来组织实施实践能力培养。

全面发展,推进人才培养质量

器物有形,匠心无界。“工匠精神”作为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折射着各行各业一线劳动者的精神风貌。它不单属于某一个职业,也不单属于某一个国家、某一个民族,而是整个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社会群体所必需的意识形态。目前,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我国也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现有职业学校 1.13 万所,在校生超过 3000 万人。可以说,现阶段我国不乏有志之士和匠心青年,缺乏的是一批训练有素、专业系统的工匠之师。对此,郑剑海认为,在培养工匠之师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基于工作过程所涉及的知识体系来构建教材,教材就是菜谱,适合职业技能人才体质的“膳食结构”才能更好的培养出大国工匠。杰创科技向人社部申报了“智能硬件装调员”新职业,并且牵头起草了职业标准。围绕“智能硬件”教育生态体系建设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完全响应了教育部倡导的“岗课赛证”育人理念,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提质培优指明了方向,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价值。

郑剑海表示,除去寒暑假、公共课、实习等时间,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能够真正有效学习的时间只有一年半,近两年由于疫情封控的影响,使得学生有效学习的时间更加被压缩,为此,郑剑海提出“四有原则”——有主线,有方法,有标准,有工具,把有效的时间放在核心专业课上,按照智能硬件应用开发“ 1+X ”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组织课堂内容,遵循“ETPP 渐进式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具体实施采用移动硬件实验平台,构建起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实验教学,达到利其器的功效。

此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把课程理论内容与实验实践紧密融合与衔接,采用对分课堂,利用线上硬件实验平台与理论教学相契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带着问题吃透理论,不断地提高自身知识储备与技术技能,最终成为实战能力过硬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与企业用人需求相适应,形成一个良性发展教学模式。郑剑海介绍,为了响应国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部署,落实新工科及“ 1+X ”教育改革,依据我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结合国内外硬件企业人才结构特点及国内硬件人才培养的现状,杰创科技涵盖了单片机、FPGA、嵌入式等相关课程的服务内容,载体有口袋机、远程云端硬件实验系统构建的移动硬件实验平台,做到随时随地随性地完成实践能力培养,打造有智能硬件实践工厂和智慧商谷工坊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解决方案,以就业需求为依托,切实推动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其中,通过远程云端硬件实验平台,学生可将本地编写的实验代码远程烧写到相应的 MCU 中,然后在自己设计的电路框图中观看运行结果。目前针对的课程有单片机、STM32、FPGA 等。该平台虚实结合,旨在打破实验的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集数字逻辑(电路设计)、组成原理、系统结构、单片机、嵌入式于一体,打破传统学科实验之间的壁垒,建立“一套平台贯穿一系列课程体系,在校实践不断线”的创新实践教学新体系。该体系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提升教学质量、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延伸实验教学时间和空间等功能。

大展宏图,把握光明未来

遵循教育规律办事,是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基于国家政策、时代发展以及教育使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 + 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为杰创科技准确把握教育规律、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据悉,杰创科技参与了智能硬件应用开发“1+X”职业技能标准的起草与申报,郑剑海亦将杰创科技今后几年的工作重点定为“做到课证融通、书证融通、赛证融通、职证融通,把“1+X”做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真正让职业教育改革落地”。

“我在杰创科技学习,不仅有学校教师讲解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全面学习到实际工艺与操作技术,培训内容全、方法活、技术新,甚至在疫情居家隔离期间,也能通过杰创科技的云端技术进行实操学习,心里就有了很多底气”常常有学员这般说,全国各地同类教育的实际效果参差不齐,职业教育往往会出现“训与用”存在一定脱节、“供与需”无法有效对接的现象。通过杰创科技的“ ETPP 渐进式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打通职业培训当中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壁垒,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迅速掌握操作技能,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岗位工作。如今,杰创科技已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都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还屡屡举办技能竞赛,如在今年就顺应智能硬件产业的发展趋势,激发青年学生对智能硬件技术的研学热情,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更多的高质量人才,发起了第一届“圆梦杯”大学生智能硬件设计大赛。接下来,杰创科技亦将继续加强校企合作和技能大赛以及培训,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全面提升培育技能型人才的能力和水平,为国家培育更多“靠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用得上”的技能型骨干力量。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在加快建设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征程上,郑剑海及杰创科技将在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道路上继续勇毅前行,为公司人才队伍高质量建设发光发热,让带有中国基因的教育走出国门,让中国在世界硬件原创领域有自己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