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顶层设计,追梦智能驾驶
——访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与柳州云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匡一
徐匡一,1952 年出生于中国台湾,25 岁远赴美国获得美国纽约科技大学电机硕士和博士学位,在美从事通信前瞻性系统研发 30 余年,后受邀回国担任中国航天信息有限公司硬件总监,西南大学教授、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电子电气首席专家。
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过硬的科研功底,徐匡一行业成果不断,他创立过三家 start-up,获 3 项美国发明专利 , 6 项中国发明专利。在他的引领下,中国智能汽车电子顶层平台设计正攻坚克难,攀越一座又一座山峰,成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立足顶层 ,追梦智能
“某种意义上,当前智能汽车的发展和 2009 年、2010 年阶段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相似,《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以下简称《战略》)的发布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汽车电子专家徐匡一看来,在智能汽车领域,我国是全球范围内起步较早的国家,尤其是在国家战略层面较早制定了清晰的规划。在《战略》引领下,我国智能汽车甚至新能源汽车都将迎来较大的发展机遇期。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自主汽车电子行业便肩负起了推动各相关技术和产业链发展,带动中国智能汽车发展的责任和使命。“我认为,未来智能汽车电子市场产值每年可达万亿级别,前景广阔。中国只有率先抢占智能汽车电子市场,将该产业规划为民生科技战略产业,才能够占领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引领全球汽车发展潮流。”徐匡一表示。
在此之前,徐匡一曾任美国贝尔实验室研究员近10年,并于1991年获贝尔实验室研究院院长Dr. Penzias(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研发奖。1999年3月成为美国Santera公司(后并入Genband)的创始队员并担任公司硬件总监,从事核心网大型VoATM、VoIP媒体网关的业界先驱设计,前后三代产品共13年。2008年,徐匡一获Genband第一届最佳领导才能奖。其媒体网关被Alcatel-Lucent、Nokia-Siemens Network等企业OEM,销至T-Mobile、BT、Verizon和中国移动等,市场占有率为同期产品之冠。 2012年9月27日美国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从5900多家私有企业中选出最佳前景的50家start-up, Genband排名第一。站在科学与时代的交叉点上,徐匡一为世界贡献了一大批通信产品,但他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和夙愿:立足中国汽车电子行业顶层设计,追赶、并跑、领跑世界智能汽车行业,带领中国智能汽车行业行稳致远。
在峥嵘岁月中初心如磐,在平凡日子里默默奉献。2012年,作为中国全面开展“万众创新”的重大启动之年,“智能汽车”作为新兴产业被列入中国重点推进领域之一,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所在。值此契机,受中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邀请,怀揣对自主高新技术的热爱和为祖国高新技术行业奠基立业的情怀回到国内,2015年西南大学寻找产业人才,将学校研发成果产业化的想法与徐匡一不谋而合。一番思索后,他积极响应“万众创新”号召,将自己的理念、想法继续在国内延伸,立志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成绩,在祖国大地上矗立起汽车电子技术的时代丰碑。
领跑创新, 探索未来
“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徐匡一深谙此道,并将其践行于汽车电子技术发展之中。考虑到当下中国汽车电子技术行业存在车辆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车联网、车路协同、线控等新技术风起云涌,汽车电子技术遭遇到空前的挑战与机遇。由于我国尚未掌握系统设计、系统架构的顶层技术,以及芯片、操作系统等基础技术,缺少自主技术研发。徐匡一抓住机遇提供整车电子架构,顶层硬件平台与设计规范,打通各产业链的关键性技术。意在建成中国自主可控的智能汽车电子顶层的共性平台,形成自主、全方位、多样、成熟的汽车电子系统。
“在过去的发展中,我们在某些领域一直处于跟随的状态。跟随可以降低风险,但也会错失领先优势。如今在智能汽车电子领域,我们需要敢于创新、主动与更多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只有在关键新技术上取得创新发展,才能最终取得智能汽车的领先发展。”徐匡一表示,
“此外,如果能建立一个好的生态,就可以吸纳非汽车行业的技术如智能化相关的新技术、IT、CT 、AI领域新技术等,加入到汽车电子生态当中,这将进一步助推中国智能汽车的发展。”
基于在国外多年从事通讯设备研发的经验和重庆当地发达的汽车产业,徐匡一深思熟虑后,决定在重庆成立物联智能创新产业中心,依托当地产业优势,研发下一代智能汽车电子架构。“当前我国智能汽车行业现状复杂,新能源智能汽车的发展是一个大的趋势,但仍需要软件与硬件解耦的新型设备。从机械到电机再到电子时代,中国汽车产业始终跟随国外技术,但乘着时代的东风,步入电子时代的汽车产业天秤开始向中国倾斜。我有志愿,更有能力推波助澜创造中国自主技术。”徐匡一坚定道。
经过多年探索,徐匡一清楚地认识到重建系统架构的重要性,并牵头打造汽车电子顶层平台设计,让汽车电子设备贯通各个产业链,达到自主可控。不仅如此,徐匡一所构想的汽车电子架构,未来将会打破之前的繁杂设计,成为一整体的设计,每个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并有中央控制,清晰明确的进行整车控制、协调、与管理。
立足智能汽车顶层平台设计,徐匡一指出,目前汽车市场上的汽车电子技术可以简要分为几个部分:一是域控制器平台包括系统硬件、底层软软件、软硬件接口定义;二是基础关键性技术—芯片与操作系统;三是中间件;四是应用软件;最后则是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尤其是信息安全。“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卡脖子’技术。”徐匡一叹息道,“从整体架构来看,目前我国汽车产业采用国外架构,要说服他们认可自主架构与顶层平台设计是非常困难的”。
从基础条件来看,目前大部分车辆的软件和硬件都是国外进口,一旦遭遇芯片断供,我们的车企会非常艰难。”
越是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越要非进不可。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坚如磐石的信心和只争朝夕的劲头,徐匡一带领团队瞄准国家政策、产业发展和技术发展方向,按照“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工作思路,围绕汽车电子行业发展痛点,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新上加新,在国家发展的动力上强上加强。在掌握科技创新的基础上,不忘科技的精神,不负创新的初心,希望在电子架构、软件安全、软件协议等方面发力,并开发标准化的硬件,引导行业共建生态,集中力量进行技术攻关,围绕汽车芯片、软件开发、技术协同共享、标准生态这四个方面来进行汽车电子行业的生态布局,为中国的汽车电子行业来构建中国的技术标准。
勇攀巅峰 ,务实发展
从卫星传输到光纤传输、从固定电话到移动设备、从模拟电话到以太网兴起……在通信行业深耕的三十年间,徐匡一见证了无数时代产物的繁盛与没落。而在当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大趋势下,汽车电子行业既面临着差距和挑战,更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5G 与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更是为汽车电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舞台。
“5G 与人工智能时代大浪淘沙,特色的项目才能生存,这与当年新能源汽车的建设一样。我们要做好电子汽车行业长远的生态建设、产业规划,而在当下要从数据积累、技术研发等领域按照规划点滴积累,分步实施。”徐匡一表示,“现在智能汽车电子主攻两个方向,一个是加强顶层平台建设,推动完善各个相关基础产业链,形成科技产业基地;另一个是不断突破自主研发技术,不断兼收并蓄高新技术人才,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提升中国在汽车电子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与话语权,灵活运用‘产学研用’,为中国智能汽车制造业排忧解难,助力传统汽车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由制造走向智造。”
于静水流深的大变局之中谋划在先;于重大机遇来临之际捷足先登;于风险隐患浮现之时化险为夷。作为新时代汽车电子行业的创新者和引领者,徐匡一深知未来的汽车市场将会有庞大的产业链,因此更加坚定地做好汽车电子行业长远的生态建设与产业规划,从当下的数据积累、技术研发等领域点滴积累,分步实施,并与各行业强强联合,携手并进,合作共赢努力实现顶层设计之梦,进一步打造整车汽车电子平台,把汽车电子发展成我国自主可控的技术。
此外,在徐匡一看来,智能汽车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对智能汽车项目抱有热情恰是智能汽车落地发展所需要的,只是在地方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寻求特色。“与当年新能源汽车的建设一样,找到特色的项目才能生存下来,而不是一窝蜂的重复建设。需要地方政府、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地方产业发展的特点建设特色项目,避免大规模重复建设的浪费。如今,《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的颁布,将大大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我非常期待 《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的落地实施。”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不为轩冕迷失方向,不因苦难抛弃初心,乘着时代发展的东风,扛着“创新科技,领航智能交通新时代”的使命,徐匡一带领研发团队在满是泥泞的荆棘中昂扬拼搏,于风云激荡中汇聚智慧,凝聚力量,推动中国汽车电子行业进步和中华民族智能汽车产业的繁盛。站在新的起点,新高度、新理念、新成果,未来,徐匡一和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将携手并进,全面开启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发展”和“国际化”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