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衿廿载深耕藏区建设 ,铁血丹心不坠家国情怀
——访西藏山南幅星工程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小平
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山南,不仅是西藏古文明的滥觞之地,亦是一片信仰热土。这里生活着诸多朝圣之人,他们因着心中的坚定信仰,低唤吟诵,一路祈福。而早在二十年前,有一个年轻人,也带着自己的信仰,背着简单的行囊,跋山涉水行至此处,开始了他的援藏之路。
初入山南,他便爱上了这片圣土。漫步街头,每一个山南人都向他表达纯朴的热情,因此他决心用自己的行动,将这片信仰热土建设成为一座现代化城市。纵使山路崎岖,氧气稀薄,也阻挡不了他建设西藏的坚毅决心和稳重步履。如此心无旁骛二十载,他终是凭借着一砖一瓦让西藏摆脱了落后的标签。他,就是西藏山南幅星工程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小平先生。
不辱使命求质求精
张小平先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生于湖北襄阳。中专毕业之时专业老师的一席话令张小平先生铭刻至今:“既然选择了建筑行业,就要始终将质量和安全放在第一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在深耕建筑行业的三十年间,张小平先生也将这一席话作为从业原则贯穿始终。
由于在校期间成绩优异,张小平先生在毕业后被老师推荐至武汉理工大学下属的一间设计院工作,后于2002年前往西藏从事工程监理一职。刚去西藏不久,张小平先生接手了一个项目,他在施工现场指出钢筋焊接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问题。而囿于匮乏和落后的专业知识,施工员表示当地一直以来都是以如此的标准修筑房屋,而且农村的房屋大多不到两层高,就算不用钢筋也不会出现安全问题。面对这样的回复,张小平先生坚持己见并向业主反馈。业主在了解相关信息后,向施工方施压,后来施工方拆除了建筑,并以张小平先生要求的标准重新返工,该建筑的安全质量最终得以保证。
自此,张小平先生都会以如此的严格要求去督促每一个项目的施工方达到质量要求标准。他的严谨细致不仅得到了当地主管部门的一致认可,许多项目负责人出于对张小平先生人品和工作态度的信任,也都曾表示只要是张小平先生负责的项目,均可以免去质量抽查的环节。
凭借着多年来在建筑行业的经验积累,张小平先生创建了西藏山南幅星工程有限公司。“幅星”二字寄托了张小平先生对企业发展的厚望:“幅”代表幅员辽阔,他希望在广袤的疆土之上,企业能秉持大的格局稳步向前;“星”则表示他希望企业的业务、人才如天上的星星一般数量繁多,同时也希望企业能够服务更多的西藏人民。
创立“幅星”之后,张小平先生保持一贯的工作作风,将质量安全贯彻到底。他表示传统的施工企业管理模式主要是聘请技术人员管理所有的事务,而“幅星”公司则严格落实政策的要求,在管理层面成立工程监管部,除了在质量、安全方面进行严格把控以外,还对施工进度进行监控。由于西藏的建筑技术相对落后,许多施工单位不能按期完工。而工程监管部成立后,“幅星”公司在不增加施工成本、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力争将业主要求的工期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在同行中树立了良好的标杆形象。
聚焦人才构筑蓝图
谈及企业如今的工作重心,张小平先生表示主要是在建筑施工领域进一步塑造企业的品牌形象。首先着力打造企业内部员工的从业素质,按照国家一级要求,为工程项目配备专业人员;在管理层面加强内部分工合作,使企业管理水平另上一个新的台阶。其次是对企业进行股权改革,从而运用优厚的员工福利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公司。最后将企业资本作为杠杆,使企业在人、财、物、事四个维度成为山南地区民营企业的形象标杆。
而以上的诸多发展框架,主要是建立在聚集人才的基础之上。在此期间,张小平先生遭受了一些挫折,也走了一些弯路。2018年张小平先生带领两个同事前往武汉高校招募人才之时,由于两个同事均是大专学历,他们认为新招募的高校毕业生会在公司内部处于竞争优势地位,而自己则会被淘汰,因此两人在推进新人招聘项目中总是消极表现。基于此,张小平先生在经过思考之后,决定改变公司的人才发展模式,开始使用人才梯队的建设方式来管理企业人才。他通过行业猎聘的方式筛选有经验的专业人才,利用他们的工作经验为公司发展增砖添瓦,而对于企业在职人员,他则不遗余力带领企业高级及核心管理人员前往内地的资讯机构学习,改变他们的思维和认知,以求在山南地区将“幅星”打造成有核心竞争力、对社会有贡献的企业。除此之外,为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张小平先生还大力推进企业股权改革。“幅星”已于去年完成首轮股权改革,并计划在今年启动有限合伙企业改制,将员工的“打工”身份扭转为公司股东身份,以此在提高员工受益的同时,激发他们担当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
“人才梯队建设至关重要,而其中的重中之重则是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每个人在公司内外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件事、无不代表企业的整体形象。”谈及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时,张小平先生如实说。为了提高员工道德素质修养,张小平先生在社会公益方面身先士卒。他曾为发生交通事故的村民送去抚恤金,帮衬村民的艰苦生活;曾在施工村子开展扶贫慰问活动,关怀居民的日常生活;还在疫情时期为经济水平发展低下的村子捐款捐物,支持当地抗疫工作的开展。
领域创新绿色未来
如今“幅星”公司在西藏边境、山南市区以及各县区已经顺利完成了诸多涵盖房屋建筑、市政道路以及园林绿化建设等领域的代表性项目。为了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环保号召,“幅星”公司在未来将倾向于在西藏发展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在建筑材料方面,“幅星”公司参与的一部分工程项目业已将绿色环保建材投入使用,也正在积极同市场上的新型环保建材公司洽谈合作事宜;在施工过程中,“幅星”公司更是严格落实国家以及地方对环保标准的要求,从扬尘、污染、噪声多个层面加大对工地施工的管控,增强文明施工整改力度。
而在推进智能建筑项目的过程中,张小平先生则一度陷入困境之中。由于当地的政府领导班子主要是管理型人才出身,对建筑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不甚了解,以至于认为按照智能模式施工会影响建筑的质量安全。思虑再三,张小平先生计划在明年与内地的绿色环保专利技术公司洽谈合作与引进项目,在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同技术人员一起和政府领导进行沟通,从技术层面保障施工工程的质量安全,让政府和人民放心。
谈及如何更好地推进西藏的现代化建设,张小平先生认为重在宣传。他表示二十年前入藏之时,确实条件艰苦,但现在西藏和其他内地城市别无二致。2021年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党成立100周年的契机之下,习主席前往西藏考察,对西藏后续的发展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同时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并表示西藏是内地的生态屏障,是发展“青山绿水”的重要代表地区。经过近年来的治理,雅鲁藏布江两岸的沙化情况已经得到了控制,未来两到三年内,西藏的地理环境会得到阶段性改善。与此同时,在党中央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扶持下,西藏地区思想文化教育及法制水平不断提高,“野蛮、落后”的固化标签早已成为时代的跫音。尽管如此,许多内地人还是用老眼光看待西藏,对此,张小平先生一直欢迎人们前往西藏,亲身感受西藏的现代化发展程度;同时还在与政府领导洽谈商务合作之际,提出西藏当地领导可以在与内地干部、群众交流时,主动宣传西藏的变化,从而让人民用正确、发展的眼光看待新西藏。
习主席曾言:“援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崇高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这个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而张小平先生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带领着团队,将西藏建设的质量安全放在高于天的位置上,尽管步履维艰,却心无旁骛地为西藏人民谋福祉。正如他所言:“困苦是暂时的,坚持走下去,肯定有一条自己的路,在这条路上,我们一定会坚持为社会做出一份属于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