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 访广西盈益环保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磊土鑫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谢盈庭
2022-03-18 11:16

访广西盈益环保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磊土鑫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谢盈庭

夙兴夜寐建希望田野, 二十余载怀土地情深

——访广西盈益环保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磊土鑫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谢盈庭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这熟悉的旋律是否让你想起广袤的田野,世世代代耕耘的农民和松软清香的泥土呢?棕褐色的、不起眼的泥土,却是大地最柔软的衣裳,是生命温暖的摇篮,她酝酿绿意,孕育着生命,这是自然赋予泥土的使命。

上世纪九十年代,来自田间地头的普通农民谢盈庭,迈出了熟悉的村落,踏入几乎未知的新领域,致力于生态环境科研事业,在他的潜心研究下,泥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建房、修路之坚石。

心怀田野之理想, 播撒希望之火种

谢盈庭来自农村,和周围许多人一样,曾经的他过着老实本分、踏踏实实的日子。1982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一首《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出了农民的辛福生活,歌声响彻祖国大江南北。谢盈庭看完节目后,心潮澎湃,当时的他心想:要是自己能做些什么,让农村越来越好,那可就太好了。

可是,农业要发展,很难,对于一个毫无背景和资源的农民来说,更难。没有资源,靠什么改变呢?谢盈庭想到了日夜陪伴农民的泥土,要是能把泥土变为可利用的东西就好了。过去,人们用泥土建房,建出来的房子叫土坯房,土坯房怕水,遇水就松垮下来,使用周期很短。那个时候农村的道路都是泥路,下雨天又脏又泥泞出行很不方便。农村要改变面貌的话,得从泥土着手,谢盈庭心想。

中国有一项伟大的工程——万里长城,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那个时候没有水泥,长城是怎么修的呢?如果我运用了修建长城的原理,或许就能够把农村泥土的问题解决了呢?带着这样的思考,谢盈庭来到北京,踏足长城,游览了这座世界奇迹,并找到一位教授,询问长城屹立不倒的秘密。可教授却表示了疑惑:如今,建筑用水泥,谁还会用泥土呢?谢盈庭表示,城市建设,买得起水泥,农村农民,哪有大价钱去搞水泥。南方用泥巴修田埂,一个人一天都修不了多长,经雨水一冲刷,又要重新修,要是能用长城建造的方法修建田埂,该会省出多少时间,多少劳动力啊。教授听罢,甚觉有理,便与谢盈庭合作,开始了研究之路。

历时二十多年,以谢盈庭为首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出复合土壤胶结料技术,就此拉开了新时代环保生态建材的帷幕。该技术不用烧制、不用水泥,就能制造出达到甚至超过普通红砖强度的建筑材料,颠覆了水泥只能用沙、卵石及低于5%的泥土才能施工的局限性。2017年,为了紧跟国家品牌战略规划,打造中国品牌,谢盈庭将自己二十多年来的生态科研成果汇合于“磊土鑫”品牌之内进行商业运作,从而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为我国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了巨大推力,为扶助贫困村民早日脱贫奔小康助力。由此,谢盈庭先后获得生态环境领域科研创新发明专利五项,另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奖,现依然在以磊土鑫注册商标打造的中国生态科技品牌一线工作。

别故土风雨无阻 ,破万难逆流而上

谢盈庭直言,自己是草根出身,从山沟沟里来到大城市。一路走来,遇到的困难实在是太多了。但科研之路必定是阻碍重重的。谢盈庭来自湖南,而与他合作研究的教授在广西某大学任教,为了方便实验,谢盈庭离开家乡,前往广西,与教授合作搞科研。成果出来后,却面临着难以推广的问题。政府官员表示,这种新技术,首先老百姓难以接受,其次利润也并不可观,能搞多久呢?但当时,科技厅已经批下来一些科技经费,谢盈庭心想,要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理想和生育自己的农村,只要政府始终重视自己的项目,那么钱就不是问题。

于是谢盈庭带领自己的团队,动身前往农村,修了水渠,修了道路,用淤泥等各种类型的泥土进行尝试,做了各项如耐久度的实验,数据保留至今。随着谢盈庭的坚持,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该项目。2015年,谢盈庭被邀请前往北京参会,当时到会的还有国家发改委。会议上,谢盈庭将自己的科研经历进行了汇报,把自己的理念和想法在会议上进行了传达。另外,谢盈庭还撰写了数篇文章,发表在期刊杂志上。

磊土鑫生态环保胶结料是在常温下能够直接胶结泥土中土壤颗粒表面,并能够与土壤矿物质反应,生成胶凝物质的土壤固化类材料。使用方法与水泥相似,不同之处就是必须有30%以上的生土作为中间胶结助材料,混碎石土、各种矿山尾矿渣、城市建筑废渣土或掺入部分环保处理的生活垃圾碳化渣粉等,因此它的问世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福音。磊土鑫生态环保胶结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基础工程,如道路工程、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程、钻机流沙处理工程、地铁泥浆固化处理工程、城市污水河污泥处理工程、滩涂原位固化工程、土坝水库修筑防渗工程、泥土建筑废渣混合制砖、平顶屋面隔热保温防水工程、夯筑墙建设房屋工程等,排除桥梁和梁柱结构的钢筋混凝土不宜应用外,基本上都可以用磊土鑫胶结料与泥土混合加压解决上述各类工程的应用材料问题。

精诚所至金石开 ,匠心独运传佳话

做出较大科学成就的人,往往都是热爱勤奋钻研一个领域的人,这些人并不一定是前沿的科学家,受过高等教育的教授,还有可能是普通平民。“泥巴,那些高深的人谁会去想呢,没有人能想到。当人们有了水泥,什么都想着要用水泥来解决。可是我们知道,水泥的出现距今不到三百年,而中国的万里长城屹立了几千年而不倒。他们不是研究不出来,他们是根本就没有去想这个事情。”谢盈庭说道。

“磊土鑫”胶结料的原材料是泥土和建筑废渣、矿山尾矿、工业固体废弃物等,来源广泛,成本低廉且环境友好。随着基础建设工程的不断增加,沙、石、卵石等自然资源日渐匮乏,而在一些工程中就地取材,混合当地的泥土或建筑材料等进行固化后达到一定强度的新材料,就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国家能源紧缺问题,同时还能满足环保要求。

谢盈庭的技术较新,在老百姓认知方面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谢盈庭认为,要想让大家接受自己的新技术,只有踏踏实实地做给他们看。如今,使用谢盈庭的技术进行建设,成本与使用水泥为基础材料相比节省近一半,且制造过程无需烧制,便没有碳排放,也节省了能源。要想拆除,打烂后还能继续使用。在建筑行业,安全性与耐久度一直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谢盈庭说,在自己的家乡,普通的水泥路已经修过两次,现在却又已经全部烂了,而使用了自己的技术修出来的路,历时18年都没有再重新修过。磊土鑫胶结料各项测试技术指标完全符合固体泥粉材料行业标准,且固化强度随龄期增长而持续增加。“这就是价值,泥巴路上越过车,路就越结实。”谢盈庭向我们解释道。这样的低成本、高效率、环境友好、高耐久度且与国家发展和人类发展理论相契合的产品,逐渐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

二十多年,匠心不改。英雄不问出处,科研不一定是高学历人员来定义的。谢盈庭认为,将来的科技不问出身,只要对国家有益,能够为国家为人民带来好处,对社会有意义,就会得到人们的支持。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农业不更新繁荣,国家永远不会兴旺,因为农业人口比例太大了,吃饭还是第一大事。”谢盈庭认为,实现农村现代化,自己的发明和技术可以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磊土鑫的愿景是生态、环保、创新,与政府的环保目标一致。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谢盈庭由衷地希望国家能够加大对该产品的科技扶持,希望乡村政策建设部和农业部能够联合起来,将该新生态建筑材料运用到全国。另外,谢盈庭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认可自己加入自己,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够用智慧改变农村面貌,实现乡村振兴。谢盈庭表示,要“努力打造成一家国际性集团公司,让‘磊土鑫’品牌为新时代的中国梦在建材领域发声,欢迎有识之士和国内外企业洽谈合作共赢,为国家的生态环保建设工程助力,更为中国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谢盈庭的故事让我们对这句诗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从无到有,谢盈庭用了近三十年时间,他把自己宝贵的时光全都献给了土地,在田野上播撒希望,期盼来年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