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刘铭志
2022-01-12 20:23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刘铭志

匠人瓷魄塑风月, 德化瓷魂融风骨

——访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刘铭志

瓷都古地,传人辈出——历史悠久的德化,不仅是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更哺育了许多享誉中外的瓷艺大师。从小就学瓷制瓷,坚守德化陶瓷技艺三十多年的刘铭志便是其中之一。刘铭志,高级工艺美术师、陶瓷雕塑一级/高级技师、国家一级美术师、福建省技术能手、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福建省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副会长、福建省雕刻艺术家协会副会长。

一技在手 ,一生以求

泱泱中华,万古江河,精妙绝伦的陶瓷雕塑制品一经现世,震撼寰宇。它们捡拾起历史长河中的璀璨光华,拼凑出一幅又一幅或人或物的煊赫恢弘,它是人间风物的缩影,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德化,世界陶瓷之都,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中国三大古瓷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泥与火的痴缠中,在高温锻造的空气下,培养出一代又一代陶瓷雕塑艺术大师,使得素来以温润、明净、典雅的德化陶瓷脱胎换骨,化身为巧夺天工、令人目眩神迷的艺术品。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刘志铭就是这样一位大师。

刘铭志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和陶瓷与雕刀打交道。刘铭志出生于德化,家中祖辈都与陶土泥沙打交道,长期的耳濡目染,加上天赋异禀,刘铭志从小就对陶瓷艺术有着天然的归属感。一次偶然的机会,刘铭志拜当地一位陶瓷艺人张良达悉心学习陶瓷雕塑初步技艺,而后又到德化百年老字号“蕴玉瓷庄”,跟随第三代传人苏玉峰、第四代传人苏献忠父子学习陶瓷传统雕塑技艺。自此,他走上了这条求进一生都割舍不开的陶瓷艺术之路。

别人学在手,刘铭志学在心,他天生勤奋苦干又出众,又师出曾经走出了无数陶瓷名师名家的蕴玉瓷庄,身上便天然带着几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魄,很快便投入到人生的第一次创业中。但由于缺乏市场经验,首次创业举步维艰,终于在苦苦维持三年之后,以失败告终。他散尽一身傲气,重新步入到众多陶瓷厂中,替别人设计创作陶瓷产品,磨炼灵气与才华。

世事如沧桑,在灵感中碰撞,在融合中沉淀,刘铭志在长达十年的设计生涯里追求陶瓷雕塑永恒与绚烂的伸张,给山河添色、使日月增光,秉持执着追寻梦想的勇气,披荆斩棘、收集信息、积累经验、洞察市场,终于练就了一身无惧无畏的本领和敏锐的市场观察力。2007年,刘铭志重振旗鼓,告别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十年,信心满满的创办“铭记艺瓷”工作室,并隆重推出首件德化陶瓷雕塑与捏塑相结合作品“如意瓷花摆件”,再次踏上创业之路。

《童子拜观音》

《坐岩观音》

《薄胎观音》

镌刻在方寸之间的繁华在刘铭志的庇佑下逐渐复苏,古老的德化陶瓷雕塑技艺与刘铭志相辅相成,他们与天空并肩,与星辰同行。从事陶瓷雕塑技艺32年以来,刘铭志积攒下了无数辉煌的荣耀。2011年5月《千手观音》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金奖;2011年11月《福娃献瑞》荣获第三届福建省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金奖;2011年12月《舞魂》荣获第四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11年12月《国色天香》荣获第四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12年5月《薄胎自在观音》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金奖;2012年5月《百花争艳》荣获第七届中国海峡工艺品博览优秀作品金奖;2012年10月《净》荣获首届“闽艺杯”陶瓷艺术创意设计大赛金奖;2013年5月《清·莲》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2013年5月《静·莲》荣获第七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金奖;2013年7月《童子拜观音》荣获第三届“大地奖”陶瓷作品评比金奖;2013年11月《自在观音》荣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评比金奖;2014年1月《欢喜如意》荣获第四届“闽艺杯”陶瓷旅游品设计创新评比金奖;2014年6月《水月观音》荣获中国·福州第三届海峡版权(创意)产业精品博览交易会金奖;2014年5月《童子拜观音》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金奖;2014年6月 《莲》荣获第四届“大地奖”陶瓷作品评比金奖;2014年10月《秦始皇》荣获第十六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金奖”;2014年10月《慈航》荣获第十六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金奖”;2015年5月《渡·禅》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2015年11月《水月观音》荣获第八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交易会中华工艺优秀作品金奖;2016年9月《薄胎观音》荣获第三届海峡两岸雕刻艺术大赛“福雕奖”特别金奖;2016年11月《福娃献寿》荣获第九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交易会中华工艺优秀作品金奖;2017年12月作品荣获首届中国世界遗产工艺美术“金狮奖”金奖;2019年《邓世昌》荣获第四届海峡两岸雕刻艺术大赛“福雕奖”特别金奖;2020年12月《梅兰竹菊》荣获第七届福建省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金奖等。并几十次荣获银奖、铜奖、优秀奖,多件作品被国家级、省级、市级博物馆收藏。

万千铸一器 ,誓折第一枝

德化陶瓷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到了唐宋,这种剥离泥土,承载了人类千年传统技艺的文物才逐渐走向兴盛,走向繁荣。中华文化浩浩汤汤,五千年倏忽而过,站在人类历史世界文明的格局上,德化将陶瓷塑造成花鸟鱼虫、飞天走兽、山川湖畔、人间百态,不仅寓意江山安定,更赋予了它全新的时代内涵。它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品,与丝绸、茶叶一道享誉世界,正由于它釉色乳白,如脂如玉,色调素雅,故享有“象牙白”、“中国白”和“国际瓷坛明珠”的美誉,一度成为中国白瓷的代表。如今,这份包裹着祖先遗志的礼物,传承到了刘铭志的手中。而刘铭志,以技养身,以心养技,十年磨一剑,在一刀一刻中诠释着虔诚与敬畏。

刘铭志的匠心,不是安常守故,而是在守与破、退与进、留与弃中披荆斩棘,白首不渝。或许懂得德化陶瓷雕塑的人不少,但难如刘铭志一般行云流水,塑造成巅峰造极的艺术。刘铭志继承前人优秀技法和风格,并不断创新发展,赋予作品新的生活气息与时代气息。他的作品,题材丰富,雕塑工艺精细,从主体造型设计、表情刻画、衣服处理到局部装饰的完成,均体现出其精湛的技巧和文化素养的高超造诣。

刘铭志的匠心,不是慵懒懈怠,而是历经沧桑磨砺,饱尝风霜苦雨,以匠人之力与心成就物我两忘的严谨专注。揉泥、拉坯、雕塑、制坯、上釉、烧造……几十道工序每一个环节,尽管看似枯燥,但刘铭志却仿佛着魔一般,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在一雕一琢、一削一磨间,娴熟运转的工具和渐退拙态的待塑之器,皆随匠心而浮动,闪烁出德化白瓷之气韵。

《薄胎自在观音》、《百花争艳》、《童子拜观音》刘铭志制作时,每一刀一琢都要酝酿许久,不容出错;每一点被舍弃的碎屑,都是殚精竭虑的选择、恰到好处的取舍。虽已名为大师,但刘铭志却始终胸怀一颗学徒般赤诚的心。正所谓“细致而谨严”,他恪守匠人心魂,沉醉于静寂之间,一份情怀,一生纯粹,全倾注于手中白瓷,于人器两魂间喷薄。

《九莲如意观音》

《水月观音》

《踏雪寻梅》

弦歌不辍, 薪火相传

刘铭志的陶瓷雕塑技艺可谓出神入化,登峰造极。他的每一件作品质地都滑润如脂、通透莹亮,而且雕琢的人物神态更是入木三分,仿若真人。无论是《薄胎自在观音》“细薄如纸,层次分明”的典雅婉约,还是《赢政·秦始皇》的刚毅沉稳,又或是《童子拜观音》的灵动可爱,其中神韵皆入木三分。如今,时代蹁跹,刘铭志再将创新融入德化瓷之中,突破传统,迎合当下,设计出卡通Q版德化瓷制品,赋予古老的德化瓷以全新的当代气息,吸引90后等新一代年轻群体的视线。

德化白瓷凝练着时间的记忆,沉淀着旷古的智慧,它蕴藏三山五岳,书写千秋风华。“越做越不懂做,越不懂就越想做。”刘志铭表示。为了更加精进德化瓷雕塑技艺,近年来,刘铭志从未停下过学习的步伐,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函授本科毕业,先后在景德镇陶瓷大学、泉州工艺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还连续两年参加了上海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罗小平的雕塑·泥片成型塑造艺术研修班。这一切,只为在继承传统陶瓷雕塑记忆时,融入当代审美理念,实现传统造型与当代艺术语言的完美结合。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刘铭志钻研雕塑技艺,《薄胎自在观音》便应运而生,其衣服薄如羽翼、通透细腻又层次鲜明,烧成难度系数极大,该作品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当刘铭志致力简约,《大地》便赫然现世,将地藏菩萨“安忍不动,犹如大地”的深厚愿力展现无遗,该作品参加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也获得首届中国世界遗产工艺美术“金狮奖”金奖。2019年,刘铭志再次引领风潮,将目光转向日常配饰上,与90后设计师携手研发塑造的“四季花瓣”陶瓷首饰,带领中国陶瓷迈向米兰设计周国际舞台。

《嬴政·秦始皇》

《自在观音》

《静·莲》

从籍籍无名到声名显赫,从手法稚嫩到游刃有余,在刘铭志的雕刀下,德化白瓷不再是孤芳自赏的“老物件”,更不是华丽空洞的“招牌”,而是寓意传承的智慧结晶。“我认为最好的创新不是别的,恰好是传承。”为了能够实现德化白瓷雕塑技法的传承,二十多年间,刘铭志不遗余力,一边开设课程,一边积极参与到德化职业技术学校、泉州工艺美术学院等高等院校的课程讲授中,将自己的“看家本领”“独门技艺”毫无保留地进行传授。二十多年来,他带出的徒弟,教授的学生,竟达上百人之多。

“虽然国家近年来一直在大力扶持诸如德化白瓷之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传承,也对接给了我们很多针对扶持人才等好多的优惠政策,但是现在愿意静下心来学习传统工艺的年轻人还是太少了。这是整个德化,乃至整个中国的社会现象。我还是希望在将来的一天,年轻人能够静下心来,品读传统技艺,让我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流传下去。”谈及德化陶瓷传统雕塑技艺的传承,刘铭志忧心忡忡。

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刘铭志背后蕴含的,不仅仅是工匠们代代相传的工艺,还有对德化白瓷深沉内敛却浓得化不开的情感。德化白瓷镌刻璀璨初心,三十载春秋写就盛世华章。正如浴火而生的瓷,刘铭志翻山越岭,全力以赴,只为那镌刻在方寸之间的灵魂更加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