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 北京中民福祉教育科技总经理、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乐龄研究院院长杨根来
2021-10-27 10:29

北京中民福祉教育科技总经理、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乐龄研究院院长杨根来

成就民生福祉教育,铸造养老服务英才

——访北京中民福祉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乐龄研究院院长杨根来

2019年是党的十九大以来职业教育改革深入推进之年,也是中国1+X证书试点工作开启之年。根据教育部职业教育研究所《关于确认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第二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通知》(教职所〔2019〕219号)要求,直属于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的国有控股企业——北京中民福祉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民福祉教科”)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中民福祉教科作为教育部遴选的第二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承担着包括失智老年人照护、老年康体指导、社区治理、婚礼策划、殡仪服务、遗体防腐整容等六个以技能人才社会化评价为主责主业的新型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开展相关社会福祉领域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而对于杨根来教授和以他为公司总经理和法定代表人的公司员工来讲,这也是他们在民政教育领域深耕33载,为适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和技能人才评价组织改革而进行的一次华丽转身。

从一位知名的民政教育和政策理论研究者,转化为市场和用人主体地位的教育企业家,杨根来上任以后,一直站在全国民政职教改革的视角反思民政职业教育;在具体实践中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及与之紧密相关的人才培养与评价。公司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风口上应运而生,理所应当成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针政策浪潮中的弄潮儿、探索者和担当者,一条铸造社会职业教育、服务民生福祉、服务老年群体、服务社会建设的新路,正在杨根来团队的努力下徐徐铺开。

为职业教育而生,为民生福祉而立

中民福祉教科公司有其新时代背景下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一方面归结于国家职业教育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等的时代呼唤,另一方面归结于公司管理团队源于数十年从事民政教育的情结和不辱使命的责任担当。

“总体来看,公司的三大使命是很明确的——服务职业教育,服务民生福祉,服务老年群体。三大使命立足于职业教育与民生福祉两个基本点,而服务方向除了间接服务全国2.6亿特别是1500多万失智老年人外,主要涉及100余所开设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301所开设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高等职业学校、近10所开设老年服务管理、老年学等专业的高等本科学校的数万名在校学生以及社会从业人员的能力建设是其工作的重点领域。十四五规划中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的相关表述,已成为公司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动力,而职业教育则是在践行这个纲领过程中必不可或缺的资源整合环节”。公司负责人杨根来介绍道。

杨根来教授作为学有专长、学富五车的成功人士,他是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老年福祉学院首任院长、乐龄研究院院长、民政部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负责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师、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得者、教育部职业教育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主持人、北京市职业教育康养专业群建设项目负责人、老年服务和管理专业带头人、社会学三级教授。这些光环对于即将在未来三年结束职业生涯的他而言足可以炫耀一阵子或者躺在功劳簿上清闲一阵子了。

但是,国家职业教育和养老服务改革的热潮,无法使他这个不知道疲倦的领头羊人闲下来,他和他的团队不忘初心、重整旗鼓再出发,站在改革最前沿,并积极探索出了成功之路。

经历丰富、硕果累累,但杨根来始终围绕民政与职业技能鉴定事业,这样的经历为中民福祉教科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深厚的学术与理论资源,使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在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下进展顺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自 2019 年 5 月 15 日公司登记成立以来,公司开发了《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教材》,先后举办了多期说明会和26期师资培训班、10期考评员培训班、5期技术员和督导员培训班,为各个试点院校3000余名教师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培训。根据《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杨根来主持、主编了三套《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系列教材》,基于实际工作过程和新型活页式特色,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实操性。教材发行以来,得到了试点院校、社会培训机构的欢迎,订阅数超过 6.1 万册。该套教材在 2020 年底被教育部评为“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同时,公司在成立后迅速启动了32个省级考评站和200多所院校考评点的遴选工作。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考核评价工作于成立当年底在全国顺利开展首次考试。时至今日,中民福祉教科公司仍是国内唯一一家提供此类培训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服务的评价组织,这决定了公司在养老教育行业的权威性与先进性。

深入研究职业教育,扎根养老服务沃土

他们现在从事的技能人才评价组织即 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实际上是杨根来8年前从事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继续延伸和改革升华。杨根来曾任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民政部培训中心培训部副主任、职业能力培训部主任等。同时,他也是全国社会福利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TC315),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HQCC 认证委员会认证审查员,全国民政行指委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养老产业与教育联盟秘书长、中国健康养老职业教育集团秘书长、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养老护理员高级考评员、国家级裁判员、质量督导员,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专家组组长、中国社会福利和养老服务协会理事等。

2010年,参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主要撰稿与审定工作。2012 年,参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审定工作。主编《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指导》《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和养老护理员考试指南》等。同时作为民政行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事业的奠基者和开创者之一,间接和直接从事职业技能鉴定10年。2011-2014年,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专家委员会成员,担任民政部《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办公室主任,主持民政行业和相关领域殡葬、假肢、养老、孤残、社工等20个职业的修订工作,参与10余个民政新职业的开发论证工作。2011年出版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指导:民政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全攻略》,2012年出版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以及《孤残儿童护理员》《灾害信息员》《假肢师矫形器师》和《殡葬服务人员》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指导》等。

可以说,杨根来教授是著作等身、著述甚丰,这些研究成果,为公司朝着“打造专业化、职业化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国家级优秀团队”的愿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9 年以来的 3 年间,公司先后制定、更新社会福祉领域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 6 项,涵盖养老、社区、婚姻、殡葬等多个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

可以说,杨根来教授在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尤其是养老服务相关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领域,是国内顶级专家,这样的经历在公司发展中可以转化为巨大的动能。论述企业的业绩,要从多个维度考量,如果说填补技能人才评价标准空白、落实国家养老服务与职业教育宏观目标是公司的直接成就的话,那么公司在1+X模式推行过程中,建立的完善架构、运作模式与战略思考,以及在这套架构下培养出的各类技能型人才,为社会建设与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作出的间接贡献,就是其最可观的成就。

厘清运作模式,输送优质人才

作为一家带有市场服务特色、创新型服务企业,中民福祉教科公司实时建立并及时调整优化的组织架构,公司下设考核与项目管理部,技术与质量管理部,行政与财务人资部以及产品与环境设计部、战略研究与咨询服务部,各部门相辅相成,分工明确,秉承着“严谨 高效 卓越 廉洁”的企业文化,在为民生福祉服务的同时,也让社会责任在发展中得以践行、落地。

“本质上讲,公司的间接服务工作是协助院校培训师资,直接服务对象是院校学生与社会从业人员。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为养老服务业评价认定、输送更多更好的专业人才,服务于民生福祉工作,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杨根来说。

作为政府部门牵头、支持组建,同时也是国内唯一一家以服务老年人、社区居民、婚姻和殡葬服务对象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的总经理,杨根来深感责任重大,能不能组织好、发展好、服务好,能不能为社会及民政事业输出更多高标准、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成了他夙兴夜寐,不敢松懈的事业。

根据公司成立目标责任要求与战略目标,把中民福祉教科公司的定位为民政部培训中心适应职业教育改革需要而成立、教育部遴选的第二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目前主要承担失智老年人照护1+X证书制度试点。在当前发展阶段,公司要聚焦主责主业,承担好国家、教育部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发挥好“四个服务”的宗旨任务。公司以标准制定、教材建设、资源开发、考核颁证和服务院校为核心,立足战略开发与战略落地,在短短三年的发展过程中,收获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也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合格的优质人才。

杨根来作为一名教授,本身的教育经历让他在公司的运作管理中尤其重视师资培养工作,而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领域1+X证书标准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开发、考核站点建设、考核颁证、协助院校实施证书培训等工作,都是始终围绕并服务于考评员、考务员、督导员培训、师资培训内容,这样的发展模式,为政策背书下的民生企业发展提供了清晰有力的模板。

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中民福祉教科公司以政策为指引,以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为抓手,以全面可持续的企业发展战略为主要落脚点,探索出了一条中国为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与技能人才职业技能培训与评价工作务实和可行的发展之路。这样的道路之所以行得通、走得稳,既得益于一代又一代像杨根来这样能扎根于研究工作的“民政人”的扎实坚守、坚韧不拔和艰辛刻苦的付出,更得益于我国对于民生特别是职业教育与养老服务问题的关注与政策落实。正如杨根来说的那样,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好机会、好环境,能够为这个时代干些什么、或者干成了什么,这本身就是一件无限荣光的事情。

不论是之前的以政府为主体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 10 年改革探索,还是现在中民福祉教科公司这样企业在技能人才社会化评价制度改革的新时代的 1+X 证书制度的试点探索,他们的出现加入、突出的业绩,都在向世人昭示和证明,中国的职业教育、老年福祉事业,正在朝着“为人民谋福祉”的目标奋勇迈进,他们也在诠释着“中国方案”、演绎着“中国声音”、叙说着“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