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紫光向媒体澄清 “17紫光PPN004”将按期偿还后,紫光集团数支债券价格仍连续下跌。有分析人士认为,紫光集团债券发生如此异动的原因,是有人不相信紫光集团真能如期偿还即将在10月31日到期的“17紫光PPN004”和11月2日到期的 “17紫光05”,继续做空。
不过,据彭博社两篇最新报道:在10月30日上午,紫光集团已经将 “17紫光05”债券的全部本息转到中证登账户;17紫光PPN004也已正常兑付。和之前紫光债券的多次波动一样,做空者这次还是没有等来他们期盼的消息。
债券:紫光集团从未违约
而且事实上,自发展“从芯到云”战略以来,紫光集团最近几年并没有发生过债券的违约问题。
有媒体或者投资人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喜欢将紫光集团债券的波动以及自身的财务状况跟方正集团此前的情形作对比,难免误导市场,实际上两者有着本质性的区别。
因此,针对这次波动,有媒体在紫光集团给出媒体回复之后立刻撰文表示,10月29日当天买到紫光集团债券的人要发财啦!毕竟紫光集团已经表示将按期偿还私募债券,这也体现出紫光对履行债务兑付的决心。
而这两笔债券的按期偿还,只能说试图做空紫光集团债券的投资人再次失算了。
永续债延期 为了更灵活地使用资金
我们再来看一下在10月30日到期的“15紫光PPN006”为永续债,紫光集团也同时回复媒体称,将继续支付利息,但是基于多方考虑,紫光集团已通知相关投资人此次将选择不行使回购权。
虽然大家对真永续,假永续有不同的说法,但是从永续债本身的设定来说就是没有明确的到期日,或者说期限非常长(一般超过30年)的债券,投资者不能在一个确定的时间点得到本金,但是可以定期获取利息。
国盛证券分析师杨业伟对此表示,紫光集团此次PPN不续期显示公司资金紧张。不过,以此前市场估值看,永续债不赎回也是很可能的。分析称,就债券契约而言,发行人有权选择不赎回永续债,并且不因此构成债务违约。
据中信证券债券团队统计,截至2020年6月30日,主动续期的永续债共14只。对于致力于发展芯片产业,在长江存储等“重科技”领域大手笔投入的紫光集团,这次选择对“15紫光PPN006”这支永续债不行使回购权的行为,合理利用了永续债规则进行资金的调配,也许不失为一种理性的做法。
紫光的信心源自产业的信心
当然,这个也从侧面说明资金对于紫光集团的重要性。紫光集团在芯片领域的投资的确巨大,以旗下长江存储为例,这样一个从设计到制造的IDM形态的半导体企业就是实实在在的“吞金兽”。长江存储已经在闪存芯片研发上实现了从32层、64层到128层的弯道超车,现已进入到产品量产上市的关键期,资金支持尤为关键。而一旦长江存储在市场站稳脚跟,不仅可以像三星等国际巨头一样走上盈利的快车道,最大的意义还在于可以让中国的高端芯片走出被“卡脖子”的困境。
就在10月29日下午,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发布,在公报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而芯片半导体的突破与创新发展,无疑是其中的重点。
正如此前的文章所分析的,由于对长江存储这样一个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半导体投资项目的巨额资金投入,才使得紫光集团的资金链一直紧绷。但这既说明了开拓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艰难,更说明紫光集团在发展中国半导体产业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半导体不同于其他产业,我们对于紫光这样承载着国家高端芯片期望的企业,应该有更多的耐心和信心。
多管齐下降低负债率
行内人都知道发展集成电路绕不过大资金投入,而由此带来的高负债就成为紫光在科技研发突破后面临的又一巨大挑战。为此紫光集团已于2019年开始处置非核心资产,逐步优化资本结构,并初见成效。根据紫光集团此前发布的2020半年报显示,紫光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在今年以来已经有所下降,从去年年末73%降至今年上半年68%。紫光集团内部计划在2020年资产负债率将下降到60%左右。
与此同时,紫光集团正在和地方国资合作引入战略投资人,这将为紫光集团带来真金白银,补充流动资金。
另外根据中国证券报的报道,在2020年下半年,为统筹推进紫光集团旗下公司和资产拆分上市事宜,紫光集团本部成立资产上市工作推进部。根据中国证券报的分析,目前,除了已经上市的紫光国微和紫光股份外,紫光展锐正在筹备科创板上市,紫光集团旗下有望未来独立上市或分拆上市的资产还包括紫光联盛、西安紫光国芯、紫光华智等。
作为国内唯一能够跟华为海思匹敌的芯片设计公司,紫光展锐目前估值已经达到550亿人民币;而紫光集团旗下的紫光联盛,其核心资产是微连接器产品领域的世界隐形冠军“Linxens”,其市场价值应该超过180亿元。另外,国内从事DRAM存储器设计开发、量产销售的西安紫光国芯也是DRAM芯片领域的领军企业;而专注于“视频+AI”产品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的紫光华智,其产品方案已落地100多个城市,项目覆盖城市、交通、企业、教育、医疗、金融、电力能源、通信等多个领域。这些企业一旦上市必将受到市场的追捧。
因此,笔者认为凭借集团的优质资产,紫光一定能够成功跨过资金这道坎。